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 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曽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围绕____字着笔,由______(写景顺序),描写望泰山的所见所感。

              (2) 尾联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入诗,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三轮车夫

              ⑴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⑵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⑶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⑷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 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⑸“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⑹“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

              ⑺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⑻“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⑼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⑽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⑾“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⑿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 作者陈大俭 有改动)



              (1)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三处)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三轮车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少于20字)

            • 4.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9-10题。(7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分)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5.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第二句中“秋”字仅仅是表现送别的时间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2) 同为送别诗,本诗的第三四句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2分)


            • 7.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原谅

              尤今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叶上的一片嫩叶。

              ②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鱼汁泼洒在我搁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

              ③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手足无措地看看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⑤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⑥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⑦留学伦敦的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⑧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⑨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⑩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女儿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⑾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⑿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似的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⒀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选自《同学少年》,有改动)


              (1) 女儿留学伦敦时经历的哪两件事使她可以原谅餐馆女侍的过失,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刻,在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我”被陌生人对女儿的原谅深深打动了。

              B.“我”为女儿的长大成熟并有这样一份原谅别人的爱心而感到欣慰。

              C.为自己自私自利,差点伤害了那位女侍而愧疚。

              D.我白天的愤怒没有发泄完觉得委屈。

              (4)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请揣摩女儿当时的心理活动,试着以第一人称描写一下,不少于2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 10.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②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