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成就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

              ①记得我在读大学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②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③第一样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他是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考了九十七分。徐霞客也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④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当我忘了打水时,同学就提醒我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时,我因事业的发展需要找合作者。于是,我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当年的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他们跟我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还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因此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和你一起回国。”

              ⑤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____________。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文章有删改)

              (1) 作者说:“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3) 阅读第⑤段,根据语境,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4)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什么条件。

              链接材料:俞敏洪有过三次参加高考的经历,留学的夙愿也未能实现,后来当老师也出现过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5)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的写作方法。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文片段在线】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 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①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 3.

              居里夫妇的工作是“极端艰苦”的,但他们在工作中却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极端艰苦”具体指:____________ __ _____(提示:从文中概括要点回答)

            • 4.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

               

               

               

               

               

              (2) 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为什么?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 辨析下列语境中“好好儿活”的含义。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 5.

              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 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熊大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1) 解释下列成语。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着重写爱迪生小时的一些事,以突出他的异想天开,写了几件这样的事?请概括出来。
              (3) 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4) 爱迪生受过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 爱迪生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谁的教导?
            • 6.

              微笑的可乐
                 (1)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2)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3)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4)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5)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6)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第(4)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从 描写方法的角度)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________能体会文章情感,________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 在文中的横线________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豁然开朗→()

              (3) 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 8.

              不速之客 

                 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 

                 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呆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这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乔恩问他:“你在找什么?”

                “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哎,请问几点了?”

                 乔恩回答:“9点30分。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人家的屋吗?” 

                “我以为屋里没人。我想知道是什么时间,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他不安地看着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我和乔恩只是坐在那里瞅着他,后来听到他走出起居室,出了屋门之后将门关上了。 

                与乔恩谈起这个年幼的不速之客,我说:“如果他是想偷什么东西的话,这儿可没他感兴趣的。哎呀,我有一美元硬币放在厨房冰箱上,”我走进厨房。“唉,那一美元不见了。这可不行。咱们受到了侵犯,以后在家时,要不要把门锁起来?现在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跟警察说一声?” 

                “就因为那小男孩?没什么。他准是附近哪个农庄的孩子,没必要追究,”乔恩宽慰我“我小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是非好坏。要知道,大人讲的那一套对是对,但孩子没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留下印象。我觉得这个男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见过像他那样害怕的。”  

                 但我总不能释怀,心想以后一定留意着那男孩。

                 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有车子停在我家门外的车道上,一名陌生女子下车向我家走来。 

                “有一只狗在我家农场附近转悠,我怕它是无人要的野狗,也许会伤人,想射杀它。可我儿子告诉我,他知道这只狗是你们家的,而且性情温和,所以我们把它带回给你们。”她冲我说道。   

                 车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孩牵着艾德走了出来。浅黄色的头发,瘦瘦的身材,正是拿走一美元硬币的那个小男孩。此刻他在笑吟吟地看着我。 

                 我感到有些意外,走近小男孩,我说:“谢谢你。”“哦,我该谢谢你们。”小男孩微笑着说道,一边向我主动伸过手来。我连忙握住他的小手,忽然感觉有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手心。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已迅速跑回车内,挥手向我告别。

                 看着手心那枚锃亮的一美元硬币,我感到有些歉疚。我想,虽然我不知他的姓名,他也不晓得我叫什么,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

              (1) “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  
              (2) 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  
              (3) 你觉得小男孩有哪些优点?请至少说出两条来,并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4) 文章第⑹段说“我感到有些歉疚”,为什么“我”感到有些歉疚?  
              (5) 作者最后说“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倒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点有价值的东西,请结合向下面的链接,说说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