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 有一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父亲说:“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 文章第②段开头说“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2)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3) 根据文意,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写出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30字) (4) 通读全文,说说这些普通人身上有哪些宝贵品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子的的理解。 (5) 作者从人物身份的角度,给本文命名为“母亲”。现请你结合文章的主旨重新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6) 中国虽然饱经磨难,但我们中国人拥有最为可贵的品质,从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一直在为构建《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公,            ,             ."的理想的大同社会而努力.
            • 2.

              (一)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了,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1)                                              

              (2)                                              

              (3)                                              

              (2) 

              围绕句中加下划线的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 得那么慢, 着身子,一只手 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 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3) 

              文章刻画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 3.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④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

            • 4.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这情景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的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地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地一尘不染。

            • 5.

              幸福着的苏东坡 ◆刘诚龙

                 ①今晚月光很好,伫立窗前,仰望天上月似一团银,如鸟一声叫,手机滴答响:哥们,玩微信吧,我们一起去看晚会。呵呵,我不会刷屏高科技进入现代晚会,我只会翻页旧心情,去搜索远古的晚月。

                 ②我搜索到了公元1083年10月12月夜,这是苏东坡的夜晚。这夜,也是天上月似一团银,老苏没给我发微信,他给我发来微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我____A____苏东坡的幸福,这老头怎么能这样过得爽心快意呢?他没有手机玩,他没有电视看,他没有游戏耍,他怎么能够,他怎么能够过得那么惬意舒心?

                 ④苏东坡没有快乐的理由。元丰六年这个夜晚,是他外放黄州的第四年,这个夜晚没甚特别啊,只是近乎十五,尚非一轮满月。黄州黄州,到底是花黄之州,还是心黄之州?自京都外放,前途黄了,心情不黄么?四年了,这么久了,依然还在黄州。人生苦短,前途更苦短,机关里过活,年龄是个宝,谁能拖得起?你一停四年,会有多少帆板宦海里争渡。

                 ⑤我____B____的是苏东坡的那份旷达。玄都观里桃千树,新科进士,都摇头摆尾,在玄都观里看桃花盛开呢,他却扛起一把锄头,往开满菜花的东坡,去挖土种丝瓜,种黄瓜,种茄子辣椒。看桃花开,看杏花开,看菜花开,看野花开,这般闲,也是闲得起来的?东坡先生闲得很落心。“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黄州惠州儋州,都是春睡美。没心没肺,亏他真睡得着

                 ⑥这夜晚,东坡先生也乱了些心了。他睡不着了。是想起一句什么诗?急于要与人共赏?是想起了一则什么典故,急于要与人去笑一个?是想起来汴京城里某一段往事,急于要与人说一说?是如一阵太阳雨,阳光心底忽然淅淅沥沥有了心事,急于要与人去吐一吐?深夜里,可以相打扰的人在哪?出席东坡先生这个夜晚的,是月,是水中藻,是竹柏影,是跟东坡先生一样一个闲人的张怀民。

                 ⑦我最羡慕东坡先生一派天真。夜已深,月已斜,衣服已经脱了,睡在床上了,他忽地跳将起来,要去找朋友玩去。他不想想朋友睡了吗?他不想想人家不骂他神经痛吗?半夜三更,从床上爬起来,去扰乱他人的清梦,阁下心中没有顾忌?东坡先生什么也没想,什么也不用想,他披衣而起,穿着一双拖鞋,就往朋友家跑去了,深夜里跑去了。跑去并无事,只是乱扯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无来由地,睡不着;无来由地,想找个人聊一聊。找谁?重新开机,手触屏幕,一溜一溜的名字,如一排排街边树一般过去,翻尽通讯录,谁是你的张怀民?

                 ⑧城市的夜晚,夜再深,都有人。看那街头的夜宵摊,指针指向了三更,还有人在那里吆三喝四,酒吧里夜更深,人更多,那里有你可以去会的人吗?打开电脑,登陆QQ,这有个群,那有个群,会有嘀嘀嘀嘀如雨打芭蕉,滴答到天明;更有些寂寞的人,深夜了,也跟你一样睡不着,闪啊闪啊,闪着他与她的头影,这许多QQ里,谁是你可敲门的人?点开,关闭;点开,停顿,还是关闭了对话框。

                 ⑨东坡先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天真,他幸福;因为旷达,他幸福;更因为他有跟他一样闲人的张怀民,他是最幸福的。我们地球村里,比东坡先生那黄州小城里,人多了多少倍?白天,我们不会少人,跟你唱歌的,跟你跳舞的,跟你碰杯的,跟你打牌的,跟你发短信的,跟你玩微信的……夜晚呢,也不会比白天少人,对门的麻将哗哗通宵响;对街的歌厅笙歌彻夜……

                 ⑩可是,今夜睡不着了,谁是你可以披衣起来,跑去跟他乱扯淡的人?

            • 6.

              德宏的冬色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 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8.

              燕子 猫 老鼠

              金乾生

                 ①春天来了,老伴儿说,外面的花开了,草绿了,树叶儿发芽了,阳光明媚了,不出去走走,太可惜了。我心动了,跟着老伴儿,来到了康延路上。康延路上风和日丽,花潮似海,美不胜收。我陶醉于这美景,心却回到了童年,思念起儿时最喜欢的鸟——燕子。

                 ②小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期盼,我内心深处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春天到了的时候,希望燕子能在我家做窝,从此住到我家来。

                 ③为什么呢?之所以有这个强烈的想法,是因为每年春天,燕子都不到我家来,而是飞到对门去。对门的发小长我一岁,我们是好朋友,我最爱与他一起玩,喜欢看他家房梁上的燕子窝。这个窝是什么时候做的,不得而知,反正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回来,就会入住他家,绝不会出错。后来,燕子窝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我都是亲眼目睹。燕子一趟又一趟地从外面啄回塘泥,衔来柴草,一点一点地黏在一起,新窝就一天一天地变大,直到成型。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喂小燕子的情景。时近夏天的时候,小燕子就出生了。刚孵化出来的一窝小燕子,尚未长出羽毛,眼睛都睁不开,就伸长脖子,张大着嘴,唧唧待哺,等着父母给叼虫子吃。大约一个多月以后,小燕子就能飞了。再过两三个月,小燕子长大了,就被父母带出去,陆陆续续地不再回来,至于去哪儿筑巢生活,去哪儿共享天伦之乐,从此就成了谜。我曾经把小燕子逮到我家去,给做了棉布的窝,但留不住,最终都会飞走。而经常在外面看燕子像精灵一样飞翔,真是一种快乐的羡慕与享受。

                 ④小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燕子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做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长成大人了,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才慢慢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门家一直养着猫,我家养过狗,但从来没有养过猫!奥秘在于:狗不抓耗子,猫专捉老鼠。老鼠会偷吃燕子窝里的蛋,聪明的燕子不与老鼠为邻。猫是老鼠的天敌,也就是燕子的保护神,燕子自然会选择在有猫的人家生活。

                 ⑤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生物链绝不是我们人类理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简单。

                 ⑥一朵花,蜜蜂近了,蝴蝶就远了;________________;一池水,青蛙近了,蚊子就远了。一间屋,猫咪近了,老鼠就远了;问题还在于,老鼠远了,燕子就近了;燕子近了,虫子又远了。

                 ⑦与大自然中的生物链比较起来,人际关系要复杂多了。人与人之间,除了感情、伦理、性格、素养、层次、利益等因素,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价值观了。

                 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他因素为参数,以价值观为坐标系,就不仅能对自己应该近什么人远什么人作出选择,还能知道不让什么人离自己太近,什么人离自己太远。久而久之,远近之道,双向多维,方可顺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24期,原文有删改)

            • 9.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a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b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c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0.

              【文段一】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   )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巴金《繁星》(节选)

              【文段二】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节选)

              【文段三】

                 ……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城市里也同时施放礼花,把光送到天上,让(   )的长天也大放异彩。古人有诗云:“云披红日恰衔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可说是真实而确切的写照。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节选)

              (1)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参差

              (2) 选下面的形容词填空。(填字母即可)

              A.朦胧   B.暗淡   C.模糊

              【文段一】(   )   【文段二】(   )   【文段三】(   )

              (3) 结合【文段二】的语境,选出对加下划线词“自失”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

              B.自己失去时机

              C.失身

              D.自己逃逸。失,通“逸”

              E.听得出神,忘了自己(也可解释为陶醉)

              (4) 从三个文段中任选一个使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句子,说说其好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仔细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处秋天的景色(如校园、公园、田野等),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