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流 浪 汉

              侯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尼康啦,佳能啦。这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汽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膙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的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了。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就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便气不打一处来,走到跟前,抬脚去踢流浪汉,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流浪汉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他也并没有杀小康的父亲、夺小康的妻子,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气。

              “看什么看?你聋吗?再不滚我揍死你!”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的脸上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就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了,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

              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作了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含蓄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面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 2.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A]站起来,脸色惨白,[B]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停顿。 D.表示递进转折,语音的延长。 

              (3) “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 )

                

              (2) 《骆驼祥子》中谁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 )

                

              A.二匹  
              B.三匹  
              C.四匹  
              D.五匹
            • 4.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最后一课(节选)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对这句话含义理解


              (2) 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分析作用。


              (3) 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4) 联系全文,发挥想象,补充出课文结尾“话也不说”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 6.

              名著阅读。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  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品析“京味儿”:从选段中找一个富有“京味儿”的词语,请推断其含义,说说运用这个词的好处。

              (2)话说“茶掌柜”:你从文中划线句茶馆掌柜的做法中,读出了什么?

              (3)联系原著,说说车夫老马和小马的出现给祥子带来什么样的思想转变?

            • 7.

              社戏(选段)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 六一公公的话有没有责怪的意思呢?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2) 第二段有关双喜的语言描写包含哪些意思?


              (3)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豆被小伙伴们偷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呢?


              (4) “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中“写包票”与前文中双喜写包票一样吗?为什么?


              (5) 作者在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戏也真的好看吗?

            • 8.

              朋友圈

              侯发山

              ①朋友们真够意思,我每发一条微信或是转发一条微信,点赞的不计其数,评论的大有人在。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似乎甘愿为我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好像我要天上的星星,他们都不敢去摘月亮;我若是要本拉登的脑袋,耳朵拿来都不管用。

              ②每天早上,我睁开眼睛打开手机,问好的微信是一条接一条:“早上好!我的亲哥!”“昨晚又做了好梦吧?愿你美梦成真!”……;每到节假日,祝福语更是铺天盖地,热火朝天,弄得我眼花缭乱,无暇顾及,看都看不过来;一会儿一杯茶水,一会儿一杯咖啡,一会儿一朵玫瑰,一会儿一块儿西瓜,当然啦,红红的嘴唇也是少不了的,虽然都是虚拟的,画饼不能充饥,但还是常常感动得我泪流满面、哽咽难语。后来,有微信红包了,朋友们也没少出血,该出手时就出手,尽管都是一分二分的钢镚儿,我还是很知足的,中国有句老话不是叫“礼轻情意重”吗?不是还有句话叫做“窥一斑可见全豹”吗?有那份心意我就很知足了。

              ③微信真好!朋友圈真好!

              ④我这人有点小气,主要还是钱包老是瘪着,想大方大方不起来。有头发谁会装秃子,是不是?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精彩。这话真他奶奶的精辟!双十一到了,担心有朋友跟我借钱。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借吧,就那三核桃俩枣,借出去时是爷收回来时成了孙子;不借吧,把人得罪了。于是先下手为强,发了一条微信:最近手头有点紧,哪个能帮帮忙?

              我相信,这一条微信发去,红包会一个接一个,账号上的钱也会不断递增。您知道,我的初衷不是缺钱。所以,我决定,红包拒收,账号上的钱会如数返回!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害怕他们张口借钱。

              ⑥往常,我的手机会不断发出微信的提示音,嘟嘟嘟,像蛐蛐叫,好听极了。今天倒好,哑巴了似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不断地翻看着手机,什么也没有,没有人点赞,没有人评论。难道是他们没看到?我便不停地去刷朋友圈,跟他们点赞,偶尔也评论几句,为的引起他们的关注。

              ⑦一秒钟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我眼巴巴地等了一天,等到晚上12点,还是没有一个人点赞,没有人跟帖。当然,微信红包是一个也没有,转账汇款的信息也是一条也没有。

              ⑧手机出问题了?我的旧手机还在,功能还都齐全,我慌忙换上卡试了试,外甥给舅提灯笼,照旧(舅),便关灯睡觉了。可是,手机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晚上,我失眠了,从一只羊数到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羊也睡不着。

              ⑨记得一个侯姓的作家说过,一个诚实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虚伪的朋友。他还说过,有时候美好的表面下,隐藏的却是丑陋和险恶。他的话不敢去想,想起来都可怕。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真的就伤感情。

              ⑩第二天早上,忽然收到一笔2000元的转款信息。我定睛细看,不错,是2000元。谢天谢地!阿弥陀佛!我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里,毕竟还是有真心实意的朋友的吗!谁说的“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全都是放屁!

              ⑪话题还得绕回来,谁给转的款呢?“花心大萝卜”?“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我是真心对你好的人”?“想你想到骨头里”?“你是我的心肝肝”?……我思来想去,都像,又都不像。

              ⑫这时,忽然一个叫“祝你平安”的人发来一条微信:给你转了两千,不够了再联系。

              ⑬“祝你平安”是谁啊?我翻开聊天信息,却没有一条与他(她)聊天的内容。说实话,“祝你平安”是男是女不知道,是罗锅还是鸡胸不清楚,更别说其他信息了。

              ⑭我没办法,只好打出一行字:您好,幸福上班没有带手机,我是她老婆,请问您是谁啊?

              ⑮幸福是我的小名。

              ⑯“祝你平安”:傻孩子,我是幸福她妈。

              ⑰我半天没有回复一个字,眼泪哗哗的,抱着手机呜呜哭起来。


              (1)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①②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2)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我相信,这一条微信发去,红包会一个接一个,账号上的钱也会不断递增。您知道,我的初衷不是缺钱。”


              (3) 文末写道“我半天没有回复一个字,眼泪哗哗的,抱着手机呜呜哭起来。”请问“我”为什么哭?


              (4) 请从文中“我”的角度谈谈朋友圈里的“朋友关系”。
            • 9.

              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2) 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 10.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 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极。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国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作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收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的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