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 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3)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 2.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 15.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从人物描写角度看,甲文和乙文主要都用了           描写。

              (3) 16.有人说,元方太没有礼貌;有人说,曾子太娇惯孩子。请说说你的见解。

            • 3.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③段中加下划线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这”指_______________,“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


            • 4.
              下列诗句中运用联想的一句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 5.
              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______
              (2)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______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______
              (4)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______ 。
            • 6.
              《黄河颂》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 7.
              课文《醉翁亭记》第四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______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______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8.
              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______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最新的痛苦和失望。 ______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______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______ 。
            • 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10.

              《陈涉世家》

              (1)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5)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6)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7)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出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一句揭示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而“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则交代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
              C.陈胜为起义做了“藏书渔腹”、“篝火狐鸣”等舆论准备。
              D.“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显示出当时社会矛盾重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