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④,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⑤夕,蝉鸣黄叶汉宫⑥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咸阳:为秦代都城,位于陕西。中国著名古都之一。②许浑:晚唐诗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行将灭亡之时。③汀洲:长江中的小洲。④阁:指咸阳城西楼附近的慈福寺。⑤秦苑:古秦国官苑。⑥汉宫:汉代宫殿。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时的愁肠忧情,而后面五句诗所写之景都是触发诗人此种情绪的原因。

              B.诗人因所处位置较高,杨柳、汀洲、溪云、夕阳、楼阁、山雨、鸟雀、秦苑、黄叶、汉宫等景致纷至沓来,一一映入眼帘。

              C.颔联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摩,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性勾画。

              D.尾联是诗人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素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向东的渭水了。
            • 2.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3.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 试任选角度赏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句。

              (2)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 5.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从“暗”和“满”中任选其一,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经结束了。
              B.“日暮掩柴扉”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晚上。
              C.“春草明年绿”说明诗人是在柴扉中想象这一片春草的绿色。
              D.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而是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逢。
            • 7.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 8.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歌颔联运用到了哪些手法?请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练字的角度赏析尾联中的“搔”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 10.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或: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