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1)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游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却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④胜:承受。

              请品析“桃溪浅处不胜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 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 试任选角度赏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句。

              (2)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 6.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从“暗”和“满”中任选其一,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 8.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9.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2)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下面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E.本诗语言清新雅致,描绘的画面宁静恬淡,富有自然气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