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2.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2)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积蓄丰厚,烟波浩渺;‘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C.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D.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 4.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 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 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 5.

              下面对诗句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破山寺后禅院》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天气恶劣,风怒号、雨不断,最让诗人揪心。

              D.《卖炭翁》全诗完整地记叙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 7.

              下列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B.“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C.一个“空”字突出表现“行人”“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D.“拦”“放”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 8.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2)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9.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2) 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10.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