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歌鉴赏

              秋夜山居

              施肩吾(唐)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哪个词点明了时令属“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尺老松衔半月”中的“衔”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赏析它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登飞来峰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千寻塔”极言塔高。。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3.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题目。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4.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诗人的老家。②杜涧叟:作者的好友。③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侧。

              (1) 诗中 “         ” 一词暗示了诗人出发的时间,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发”二字。

              (2) 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满川风月替人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6.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2) 这首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自选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 7.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 8.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笼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岁,左臂悬蔽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运用了              描写方法。(1分)
              (2)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2分)
              (3) 全诗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9.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 10.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诗歌尾联分析写法以及诗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