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 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 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 2.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 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 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 3.

              (一)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10-11题。(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_______,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2分)
              (2) 试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1)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运用了           的手法,表现出扬州禅智寺         的特点。

              (2) 有评论者认为“斜阳 小楼”中的“下”改成“照”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 5.

              诗歌鉴赏

              秋夜山居

              施肩吾(唐)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哪个词点明了时令属“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尺老松衔半月”中的“衔”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赏析它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秋瑾,别号为“易安居士”。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C.“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 “采菊东篱下”“人比黄花瘦”,以自然之景反衬青春蹉跎。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典故“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登飞来峰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千寻塔”极言塔高。。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积蓄丰厚,烟波浩渺;‘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C.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D.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 9.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 10.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 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 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