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展前的紧张气氛。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2.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 3.

              秋晚怀茅山①石涵村舍

              许浑②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陵阳③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注释】①茅山:又名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②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此诗作者又一说是杜牧。③陵阳:宣州山名,此指宣城。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点题而写,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近似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民风民俗做铺垫。

              C.颈联从人转为写物,第五句写石涵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第六句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E.尾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 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三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请你从“移情于景”的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在被俘后过零丁洋时所做,是以死明志之作。
              B.诗歌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二是他起兵勤王,在四年的抗元斗争中,抗元烽火声势浩大。
              C.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偶的修辞,尤其“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借地名写心情,对仗工整,自然天成,意蕴丰富。
              D.尾联直抒胸臆,情绪由刚才积聚的悲愤压抑转为激昂高亢,奏出了舍生取义的最强音,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6.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摇落: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迥( ji ǒ ng ):高远貌。丹枫:枫叶经霜已经变红,故称丹枫。背人飞:离人而去(飞)。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1) 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心情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清孤寂
              B.轻松愉快
              C.缠绵悱恻
              D.惆怅悲愤
            • 7.

              下列对《己亥杂诗》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 8.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________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2) 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 10.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本诗歌的\'散\'与\'不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②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①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②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1)诗歌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