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3) 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4) 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 2.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试补充一句能佐证中国园林建筑空间美的古诗文。(提示:含“门”或“窗”或“轩”等词语的诗句)

            • 3.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

              何晓蕊

              ①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②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③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④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要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⑤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⑥“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⑦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⑧“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⑨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⑩“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⑪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⑫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⑬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

              ⑭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⑮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⑯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⑰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读书

              读书的意义

              13岁时读《红楼梦》

              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高中时读诗歌

              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

              上班后读散文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

              A.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B.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本文中的“我”则在书香的熏染下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请你写出关于“读书”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灼当茨放声欠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柬,郁郁寡欢,心事重重。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A         ,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B           。

              (3)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形象,正像陆游笔下的梅花,即使被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措撒芳香。请写出《卜算子·咏梅》中含有此意的两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回答问题,联系全文回答:

              (1)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与读书并无直接关系,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