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朝廷曾一度决定将格列佛饿死或者用毒箭处死,但是格列佛的勇敢善战促使朝廷改变原先的想法,决定善待格列佛.
              B.《水浒传》中,是呼延灼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徐宁最后破了“连环马”.
              C.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东京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D.《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作家,曾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后完成的又一部长篇小说.
            • 2.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选自短篇小说集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 3. 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
              (1)阅读下面文字,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成长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书名《简爱》作者    国籍英国
              主人公(男)    
              读了《简爱》,我感慨颇多:首先,欧洲文坛群星璀璨,名家、名著层出不群.莎士比亚喜剧《    》塑造了一个最不像吝啬鬼的“吝啬鬼”夏洛克,莫迫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虽然势利但生活艰难的菲利普夫妇,契诃夫《变色龙》中多变的警官…其次,贫贱的简爱的富于幻想和反抗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中华悠久的文学史这样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孜孜    (行为)的香菱,为天下大义奔走强调“非攻、兼爱的    (学派)创始人墨子.
            • 4.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 5.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各小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 6. 语文综合性学习.
                 滨江中学九年级(1)班举行“语文能力大比拼”学习竞赛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咏的是    
              A.司马迁  B.李白   C.范仲淹   D.欧阳修
              (2)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3)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①杜鹏程       ②王任重    
              ③刘海粟       ④焦若愚    
            • 7. 综合性学习. 
              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凌云中学蒹葭文学社开展了以“诸子百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初识诸子】
              (1)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请你按照示例把下面9个选项分为三组.(只填番号)
              示例:墨家墨子快马加鞭
              ①儒家 ②愚公移山 ③孙子 ④道家 ⑤孟子 ⑥知己知彼 ⑦兵家 ⑧舍生取义 ⑨列子
              【评说诸子】
              (2)根据下面孔子的小传,请你写一段话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作为社刊的“孔子专题”的前言.不超过60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鲁国人.他曾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鲁国权臣季氏不合,55岁时离开家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出生入死.因为仁义礼治思想不被诸侯们采纳,他只得返回鲁国.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73岁去世.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影响中国几千年.
              【感悟诸子】
              (3)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
            • 8. 诵读经典已成为今天的时尚.学校组织了一次“说孔子•读经典”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知道的孔子.
              (2)孔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言,请写出下列名言给你的启迪.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9. 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对联集锦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活动二:节日探源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端午采风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日前,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假如荆州电视台《有么子,说么子》栏目记者就此活动采访你,你将发表怎样的观点?    
              活动四:中秋赏月
              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②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
              ,雄壮刚强,庄严sù mù,有人称赞它“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给上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磅礴        ②sù mù    
              (2)颜体的“颜”是指唐代书法家    ,“羲”则是东晋书法家    
              (3)上面文字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写出所在句子并改正.
              原句:    
              改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