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2.

              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宁:即甘宁。②至尊:指吴主孙权。  ③兴霸:甘宁的字。

              (1)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为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对甘宁涕泪俱下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宁厨下儿曾有        过失

              B.蒙母 跣出谏蒙曰     只,仅仅    

              C.就船攻宁。        打算

              D.后宁 礼蒙母         赠送
            • 3.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孙子荆:孙楚,字子荆,晋太原中部(今属山西)人。为人孤傲不群,官至太守。西晋诗人。②推服:推许佩服。③涕:眼泪。④体:模拟得体。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所推服         
              B.时/名士无不至者

              C.卿常好我作/驴鸣        
              D.宾客/皆笑
            • 4.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停顿1处)

              ①  尝射于家圃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翻译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

              始就学                        ②但微

              ③亭亭净                        ④乎众矣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陋室铭》与《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6.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⑪弊:压迫。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并草叶(    )    (2)僧言之(     )

              (3)问云:“乃何人?” (    )(4)逐之( )

              (2)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朗 多 赍 干 粮 欲 住 此 山 遂 寻 洞 入。

              (3) 文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 8.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②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③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④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⑥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②并日:两天合为一天。 ③顾:这里有“但”的意思。 ④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⑤这两句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⑥进趋:快速前进。

              (1) 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先帝/知臣/谨慎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D.今/贼/适疲于西
            • 9.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 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府君年四十余         
              B.母必正色/婉言规

              C.母与铨/皆弱而多病       
              D.令/跪读至熟乃
            • 10.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