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鼓琴           善:           

              (2)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4分)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之。

              (3)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 2.
              课外文言文阅读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白小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然随喋随/者如斯夫
              B.唾之/主人日
              C.丈之外/病终
              D.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之/国怀乡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久 乃 知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然 则 名 利 之 薮 独 无 钩 乎。
              (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 3.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太 祖 常 劝 以 读 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选取人物典型的两件事,表达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学完后,你从赵普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请你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 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 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______
              ③怀民亦未 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 ”和“ 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 ”。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 之美”,乙文描写了“ ______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______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_____ ”的语句中。
            • 5.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 解释下列划线字

              (1)是焉为大丈夫乎

              (2)志,与民由之

              (3)往送之门,之曰

              (4)必敬必,无违夫子 

              (5)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7)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9)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忧( ______ )    ②备( ______ )    ③遁( ______ )
              (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7.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斜体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顺拾桑椹/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之/临别
              C.贼其孝/悲天 D.粮食不/智多谋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3)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 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 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晏子春秋》)【注释】①蚤:通“早”。②奚:为什么。③拂:同“弼”,辅助。④辩:分辩。⑤遽:就,才。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吾 少 之 时 人 多 爱 我 者 吾 体 不 能 亲
              (2)请写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人也,坐 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 ______
              ③景公辩其言,以晏子 ______
              ④虽速亦无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 9.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其文轩 ______ ②此为 ______
              故人 ______ ④则耕者不可以不急矣 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②子不若已。
              (4)【甲】文表明了墨子 ______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______  的品质
              (5)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 10.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 翻译下列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4) 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写塞上风光的句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