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与“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B.仁以为己任 (《论语》)
              C.可以为师矣 (《论语》)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 2.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何陋之有?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通计一舟,为人五。
            • 3.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 4.

              大 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蚩尤犯吾以五兵,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禹治水,经余门,劳而觞之,力辞不饮而去。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赵王乃叱而赦之。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②五兵:五种兵器,泛指队伍。  ③觞:请人喝酒。

            • 5.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③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

              子,不使御。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③说:同“悦”,愉快、喜欢。 

            • 6.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7.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②,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③也?叶阳子④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⑤无恙耶?彻其环瑱⑥,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①发:启封。②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③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④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⑤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⑥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⑦於陵子仲:於(wū乌)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

            • 8.

              下列句子中,与“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D.徐喷以烟 (《童趣》)
            • 9. 下列句子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B.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 10.

              劳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