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疏义④,因请寓宿⑤,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更:更换。③日(ri)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④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⑤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⑥《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2)师其父母曰           谓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______ 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4) 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

            •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 3.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结合语境,结合任意一篇文章说说读完之后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

              【丙】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      ②固石洞:地名。

              (1) 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2) 乙文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的建议,请你概括这则建议,并思考这条建议和丙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不谋而合?

            • 5.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数小舟,曳铁钯

              (3)沿河求之,不亦乎      (4)一日书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A.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       )   (2)一食或粟一石(       )

              (3)往伯乐(       )       (4)去而之(       )

              B.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C.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 7.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弗敢也(    )       

              申子之身(      )

              ③申子请仕其从兄(     )

              ④难也(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4)请简要说说两文中的鲁庄公、韩昭侯、身上的优秀品质各任意一点。

              (5)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8.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释加下划线的词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上之(     )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4)可诬一世之人(     )

              (2) 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答: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 9.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②,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 ②垣墉:墙壁

              (1)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毁 吾 衣 穿 吾 垣 墉 毁 伤 吾 器 用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如是再( ) ②知其一( )

              非若所知也( ) ④其子之(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4) 我们看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甲乙两则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10.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                   ②是陋室             

                 ③ 媵人持沃灌               ④白玉之环           

              (2)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               特点。“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写出了宋濂          精神。
              (4) 刘禹锡和宋濂物质条件都不好,但他们为什么一个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另一个不觉得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试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