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   矜:_        _ ⑵康肃笑而之 遣           .

              ⑶夫没者岂然哉  苟             ⑷见舟而之   畏_          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                                                         .

              (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2.

              A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 缭曲:曲折缭绕。 ⑤ 窦:孔穴。 ⑥ 不意:没想到。 ⑦ 窒:堵住。 ⑧ 并:一起。 ⑨ 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B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歆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竞结满密臣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样呢?我默 默地凝视着书桌上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肅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朵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党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绝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2)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 3.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对曰:“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吕氏春秋·楚庄王欲伐陈》

              【注】: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衰竭。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⑴肉食者           鄙(          )        ⑵小信未       孚(           )

              ⑶楚庄王伐陈    欲(          )        ⑷何              故(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楚庄王欲陈                        B.故逐    兴兵伐

              C.登轼而望之   夫陈,小国也,蓄积多      D.战,勇气也    陈,小国也

              (3)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鲁庄公和楚庄王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古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一)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________

              (3)可爱者甚          蕃: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         植:______________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1)何陋有          ( )

              (2)莲,花君子者也  ( )

              (3)无案牍劳形      ( )

              (4)友人惭,下车引之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蒙 以军中多务 ____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

              ③卿今 当涂掌事 ______

              ④蒙始就学 ______


              (2) 下列对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闲微草堂笔记》)

              (1) 翻译下列句子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1) 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2)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 8.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面加横划线的词语。

              ①略无处 阙:____     ②回倒影 清:______  

              引凄异  属:____    ④ 王命急宣 或: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                                ”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 9.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 10.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 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____________

              (2)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

              (3)以后事 _____________ 

              (4)若嗣子可_ 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 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