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伍子胥列传(节选)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是楚国椒邑人,春秋末期为吴国大夫、军事家。②质:抵押,作人质。③执:拘捕。④贯(wān)弓:弯弓,拉满弓。贯,通“弯”。⑤太子建:春秋末年楚平王之子,因费无忌挑拨,与楚平王生隙。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不然为楚患   (2)彼见来之并    (3)吾汝父   

              (2)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借力以雪父之耻

              A.扶苏以数谏故   B.杀之以应陈涉   C.皆以美于徐公  D.何以战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伍 奢 有 二 子 皆 贤 不 诛 且 为 楚 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5) 文末伍奢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 2.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死      (2)弟子为好学    (3)未好学者也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颜回的为人。
            • 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蚤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桃花源诗》)

                 【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 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黄发垂(   )   (   )谷忘反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便船   屋俨然

              B.阡陌交通   荒路暖交通

              C.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D.负势竞   横柯

              (3)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以上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

              景物特点

              写景的目的

              甲、乙

               

               

               

               

            • 4.

              (一)

                 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人者力引石介,而执政亦欲从之。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独谓同列曰:“石介刚正,天下所闻,然性亦好为奇异,若使为谏官,必以难行之事,责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则引裾折槛,叩头流血,无所不为矣。主上虽富有春秋,然无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举。安用如此谏官也。”诸公服其言而罢。介专以径直狂徼为务,人多畏其口。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上曰:“此人若为谏官。恐其碎首玉阶。盖疑其效刘栖楚也。”

                                                                      (选自潘永因《宋稗类钞》)

              (二)

                 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孟轲矣!”

                                                                     (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

              【注释】①石介:字守道,世居徂徕山下,故称徂徕先生。是范仲淹门下四君子之一。与欧阳修、蔡襄同时考中进士。②执政:宋代官名。③刘栖楚:唐代著名的谏官,曾经用前额在皇帝殿前叩击,血流满面的方式进谏。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时 范 仲 淹 为 参 知 政 事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执政亦欲之       (    )

              (2)少其意           (    )

              (3)用如此谏官也     (    )

              (4)吾道如是         (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

                                                                 

              (4) 假如范仲淹不提出反对意见,皇上会同意四人推荐石介担任谏官吗?简述理由。

                                                                         

              (5) 范仲淹和欧阳修对石介评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                                                      

              不同:                                                       

            • 5.

              [甲]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①,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 · 板桥自述》

              [乙]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②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注释]①匕箸:调勺和筷子。②媪:ǎo,老妇人。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读书记(    )      ②当食忘匕箸(    )

              ③弃(      )        ④老媪方磨铁杵(       )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3) 请你给【甲】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两个逗号,使其读起来顺畅。

              人 咸 谓 板 桥 读 书 善 记 不 知 非 善 记 乃 善 诵 耳。

              (4)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后,请用原文概括回答。

              ①板桥读书“非善记”,而是“          ”(两字)

              ②“太白感其意”的原因是“              ”,“              ”。(六字)

              (5) 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文,请用这个成语给【乙】文拟题。 (6) 读完【甲】【乙】两文后,你一定有感悟,请你说说两篇短文分别告诉你什么道理? (7) 【甲】文中,板桥“诵读”而大有长进;【乙】文中太白读书未成,后感老媪之言行,“卒业”。这种变化可用《孙权劝学》中的吕蒙之言以概之:“                           。”
            • 6.

                夏梅说(节选)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渭《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

              夫世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真为热之所在,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选自明代钟惺《明清小品文选》)

              【注释】①冷:冷落。  ②粲粲:鲜亮美好的样子。 ③时维朱夏:时光进入盛夏。 ④张谓:唐朝诗人。《官舍早梅》全诗如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⑤名实:名称和实际。 ⑥巧者:投机取巧的人。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热(      )   固(       )苟(      )  虽(      )

              (2)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累累其实                     B:和风甘雨之所加

              C:梅至于叶                    D:而过时久矣

              (3)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4) 翻译文中画 线的文言语句。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5) 在第一段中,描写赏梅人表现的句子是                      (用文中原句作答);而第③段中所谓“巧者”,其实就是指社会中那些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人。  (6) 《官舍早梅》(见注释)一诗中哪两句点出了“早梅”之“早”? (7) 积累链接: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 7.

              醉猩著屐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②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③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④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⑤。

              ①糟:酒糟。②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③奴:奴仆,混蛋,骂人语。

              ④逮:直到。⑤遗者:漏网逃脱者。

              (1)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的意思

              (1)里人织草为

              (2)奴欲

              (2)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

              (2)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8.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孰若(    )        ②当涉猎(      )

              鲁肃过寻阳(    )  ④即刮目相待(     )

              (3)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愿市鞍马

              B.但涉猎                 木兰户织

              C.大兄何见事晚乎         君子

              D.蒙辞军中多务           屠惧,投骨 

              (4) 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 文中提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说说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 9.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2) 翻译加横线的字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2)两膝相者(           )

              (3)伯牙善鼓琴(          )    (4)伯牙乃琴而叹曰(     )

              (3) 翻译。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可以看出苏黄二人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谊;在乙文第段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己的句是:“                                    ”。 (5) 甲乙两文都是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但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却是不同的,请简要地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辛弃疾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①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②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④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选自 《宋史·辛弃疾传》节选)                                                                    【注释】①金:即金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②耿京: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耿京率众起义抗金,辛弃疾、张安国、邵进等都曾是其中一员。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缘:因为。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

              我 缘 主 帅 来 归 朝 不 期 事 变 何 以 复 命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

              ⑴中原豪杰起(         ) ⑵张安国、邵进(       )

              ⑶径金营(         )    (4)安国与金将酣饮(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选文,说说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