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与朋友交而不 信: ______
              ②不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 ______
              ③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 ______
              ④先行其言后从之 而: 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 2.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 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______
              ③怀民亦未 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 ”和“ 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 ”。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 之美”,乙文描写了“ ______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______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_____ ”的语句中。
            • 3.
              张五悔猎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仔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 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鹿iang二仔行: ______
              张母出户 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
              (3)读了这篇短文,请写出你的感想。
            •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沿溯阻绝 沿 ______
              ②清峻茂 ______
              ③与之使高丽 ______
              ④船倾覆 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______     ② 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弗食,不知其也(意思)
              B.于色,发于声(表现)
              C.吟鞭东指天涯(走向)
              D.妇姑箪食(担、扛)
            • 7.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 解释下列划线字

              (1)是焉为大丈夫乎

              (2)志,与民由之

              (3)往送之门,之曰

              (4)必敬必,无违夫子 

              (5)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7)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9)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 9.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与刘琨为司州主簿 俱: ______
              渡江 及: ______
              ③晋室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______
              ④大王能命将出师 诚: ______
              ⑤睿无北伐之志 素: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 ) 箕( ) 出入之( ) 乏( ) 州( )

              (2) 

              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1)面山                 

              (2)聚室                 

              (3)河曲智叟笑止之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惩山北之                 

              (2)汝心之固,固不可                 

              (3)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4)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5)帝其诚:                 

              (6)孀妻弱子                 

              (7)聚室而谋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