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词。
              (1) 山北之塞     (        )

              (2)二小儿沙上(         )

              (3)甚矣,汝之不   (        ) 

               ( 4 )虎亦去   (         )

              (2) 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 乎   信:诚信  
              B.思而不学则       殆:疑惑
              C.好之者不如 之者  乐:快乐   
              D.人不 其忧        堪:能忍受
            • 3.

              出山门①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②险绝。于林③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④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矣。

              注释:①山门:寺院大门②深昧:幽深昏暗③林:交错丛生的草木④瀵涌:喷涌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意思

              烛(    ) 薄(   )     穷(   )

              (翻译下列句子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3)选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致?从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古诗文积累

                           ,志在千里(《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③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⑤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

              ⑥《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 臣    私:偏爱               
              B.能面 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 进         间:间接
            • 5.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头 地耳(撞)。
              B.长跪而 之曰(感谢)。
              C.休 降于天(不祥)。
              D.大王 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 6.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石底以出(    )       

              ②潭中鱼百许头(     )

              ③日光下(     )        

              其境过清(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 7.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 解释加下划线字。

              (1)下车之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              

              (3)不亦乎_______________(4)人不知而不 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3) 用 /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划一处。

              (1)待 君 久 不 至          (2)回 也 不 改 其 乐

              (4) 下面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学时习之    B 人不知不愠      C 温故知新     D 择其善者从之

              (5) 甲文和乙文的第②章都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___________________ 。

            • 8.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叶公龙        好(       )    

              (2)弃而还     走(       )

              (2)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王司马

                新城王大司马①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②。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③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④,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


              _

              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乞骸⑤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⑥。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然而卧,皆望榻伏拜,挢⑦舌而退。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钧:一钧等于30斤。③卤簿:武将出行随从的仪仗队。④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⑤乞骸: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⑥陛辞:辞别皇帝。⑦挢(jiǎo):伸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使四人扛之 辄:________   (2)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 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悉拔而之 火:_____________  (4)烦卿卧治耳 但: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宽狭大小无异,贴银箔               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又边外埋苇薄为界                   然侍卫之臣不懈

              C.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假议和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见司马坦然卧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

                (2)启帘,见司马坦然而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4) 王司马八十三岁的高龄仍到边疆为国分忧,作者只选择了三个典型细节,就将他的勇武刚毅,足智多谋展示了出来。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

            • 10.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尤《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

              (2)飞由是自练习(       )


              (2) 翻译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选文是从那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