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   )
              ②以我酌油知 (     )
              ③徐以杓油沥  (    )

              ④康肃笑而遣(     )

            • 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似与游\者相乐。

              C.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解释下面划线的文言字词

              A.潭中鱼百许头 (   )    B.其境过清 (   )

              C.无与为乐者(    )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5)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 3.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异时:从前。   固石洞:地名。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余访其士卒                    尝:_____________

               (2)能得人心                      故:_____________

            • 4.
              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⑴不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⑵陶后有闻 (     )(《爱莲说》)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三峡》)              ⑷高二黍许  (     )(《核舟记》)     

            •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文言词语。

              ①未果,病终      (          )      ②父其然也       (         )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      ④同舍生皆绮绣   (       )

              ⑤ 入无法家拂士     (       )      ⑥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