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

              【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淫慢则不能精(     )           ②将复及(     )  

               ③与瓦石无(     )                  ④宁读如(     )


              (2) 请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添加合适的标点。

                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3) 请将【甲】【乙】两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子非吾友也!


              (4) 从【甲】文看,诸葛亮希望其子诸葛瞻成长为怎样的人?请从【甲】文中选择一个二字词作答。
              (5) 这三段文字都谈到了学习,【甲】文强调了“成学”的两个关键,即“    ”与“    ”。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那么【乙】文管宁具备“    ”,【丙】文偏于强调“    ”。(请各用一个字回答)
              (6) 从【乙】文看,管宁割席断交的原因是什么?
              (7) 如果要在【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丙】文“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中选择一句写成条幅来规劝【乙】文中的华歆,哪一句最合适?请完整地写下来。
              (8) 【积累链接】【甲】文最后一句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显示出诸葛亮的拳拳爱子之情。在学过的古诗中,也有与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请默写出来。
            • 2.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华山、衡山、庐山③祝史:祠中主持祭祀的人④翳:遮盖,这里指云⑤鸾:凤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非亭午夜分(  )              

              (2)引凄异(   )

              (3)然十二峰者不可 见 ( )       

              (4)鸾鹤翔舞徘徊(  )

              (2) 翻译下列语句。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 甲文所写群山具有                       的特点。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                                     等特点。 (4) 甲乙两文中画线语句都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有何不同?
            • 3.

                                                                             医 戒◇(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 ,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④,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⑤,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⑥。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不此医之值⑦,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选自岳麓书社《李东阳集》)

              【注释】①薾(ěr):衰弱。②瘵(zhài):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木”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化水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故说“脾土必重伤” ④“心火”二句:心属火。中医五行与五时(春、长夏、夏、秋、冬)相配,春属木。木能生火,故有心病的人,至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故说“得木而解”。⑤“是时”句:1474年,作者二十八岁,三弟李三川亡。次年,继室岳夫人(岳正之女)又卒。⑥差:同“瘥”(chài),病愈。⑦向:倘若,如果。值:遇。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病甚(        )                

              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       )

              ③予问之(      )                

              ④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4) 根据文章内容,用文章原句填写下表。

              医生

              诊断

              治疗方法

              疗效

              (名)医

              为痨也

              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老医孙景祥

                   

                   

                    

              (5) 文尾说“因录以自戒”,请说说作者“戒”的具体内涵。 (6) 文中的两个医生都依据五行做出了自己的诊断,请说说五行的具体内容。 (7) 文中的“我”有病能积极治疗,可名医扁鹊想帮帮蔡桓公治病却不能,请用一个成语说说蔡桓公有病不治的心态: ____________  
            • 4.

              伍子胥列传(节选)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是楚国椒邑人,春秋末期为吴国大夫、军事家。②质:抵押,作人质。③执:拘捕。④贯(wān)弓:弯弓,拉满弓。贯,通“弯”。⑤太子建:春秋末年楚平王之子,因费无忌挑拨,与楚平王生隙。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不然为楚患   (2)彼见来之并    (3)吾汝父   

              (2)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借力以雪父之耻

              A.扶苏以数谏故   B.杀之以应陈涉   C.皆以美于徐公  D.何以战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伍 奢 有 二 子 皆 贤 不 诛 且 为 楚 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5) 文末伍奢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 5.

              敬慕圣贤情怀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 ◆陶渊明(节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丙】东篱记  ◆陆游

              ①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地其之数。埋十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植杂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

              ②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臭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或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烟雨风月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③昔老子著书,末章自小国寡民,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意深矣。使老子而得一邑一聚,盖真足以至此。于乎!吾之东篱,又小国寡民之细者欸?

              节选自《渭南山文集》

              【注释】①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②敷荣:开花。③惟谨:小心翼翼。④甘:使……吃得香甜,后面“美”“安”“乐”均为使动用法。⑤细:微,小。


              (1) 解释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结在人境              ②有良田美池又要竹之  

              ③男女衣着,如外人       ④之曰东篱

              (2) 【乙】文中加横线的“垂髫”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3) 从【丙】文第②段中找出和【甲】文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采”意思相近的一个字。 (4) 【甲】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乙】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 (5) 请用“/”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掇 其 香 以 臭 撷 其 颖 以 玩 朝 而 灌 暮 而 锄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7) 结合【丙】文中陆游自述的生活内容,并联系你学过的诗文,说说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 (8) 从表达方式上看,【乙】【丙】两文都运用了       和       ;从思想内容上看,【乙】【丙】两文均表现出作者对                  生活的向往。 (9) 【积累链接】陆游居“东篱”而乐于读书,让人想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表现自己爱读书的语句,请默写出来。
            • 6.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物喜(       )(2)斯人(       )(3)吾谁与(        )          

              (4)树林阴(       )(5)太守谁(       )

              (2) 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联系乙文,补写出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4)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抒情散文,比较两文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7.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黔之驴》)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且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饮。

              (1) 用“/”为下面这段话标出正确的停顿(每句停一处)。

                 如 是 者 三 四 次                    觉 无 异 能 者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驴不胜怒,之:      ②蛇行矣:     

              ③稍近狎:            ④蛇意倦: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2)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4) 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老虎和蜘蛛的形象的异同。
            • 8.

              [甲]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①,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 · 板桥自述》

              [乙]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②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注释]①匕箸:调勺和筷子。②媪:ǎo,老妇人。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读书记(    )      ②当食忘匕箸(    )

              ③弃(      )        ④老媪方磨铁杵(       )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3) 请你给【甲】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两个逗号,使其读起来顺畅。

              人 咸 谓 板 桥 读 书 善 记 不 知 非 善 记 乃 善 诵 耳。

              (4)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后,请用原文概括回答。

              ①板桥读书“非善记”,而是“          ”(两字)

              ②“太白感其意”的原因是“              ”,“              ”。(六字)

              (5) 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文,请用这个成语给【乙】文拟题。 (6) 读完【甲】【乙】两文后,你一定有感悟,请你说说两篇短文分别告诉你什么道理? (7) 【甲】文中,板桥“诵读”而大有长进;【乙】文中太白读书未成,后感老媪之言行,“卒业”。这种变化可用《孙权劝学》中的吕蒙之言以概之:“                           。”
            • 9.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孰若(    )        ②当涉猎(      )

              鲁肃过寻阳(    )  ④即刮目相待(     )

              (3)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愿市鞍马

              B.但涉猎                 木兰户织

              C.大兄何见事晚乎         君子

              D.蒙辞军中多务           屠惧,投骨 

              (4) 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 文中提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说说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 10.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2) 翻译加横线的字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2)两膝相者(           )

              (3)伯牙善鼓琴(          )    (4)伯牙乃琴而叹曰(     )

              (3) 翻译。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可以看出苏黄二人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谊;在乙文第段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己的句是:“                                    ”。 (5) 甲乙两文都是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但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却是不同的,请简要地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