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

              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 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 树(《醉翁亭记》)

              C.皆朝 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能谤讥 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 2.

              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④,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 ⑤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⑥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⑧⑦子孙,舍⑧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②嗣:子孙后代。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屏:屏风⑤闾里:里巷。⑥振古:远古,往昔。 无伦:无与匹比。⑦襁负:用襁褓背负。⑧舍:住。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尝(        ) (2)负(       ) (3)盈(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2)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3) 从选文看,贾逵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大惊              不知有汉
              B.如外人              以咨之
              C.停数日, 去        蒙 以军中多务
              D.未果, 病终        向所志
            • 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丰厚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联系你所积累的知识,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吾与徐公 美;百姓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 于我也;予尝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 知不如徐公美;今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5.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有闻  _________________

                  (3)香远清  _________________

                  (4)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

            • 6.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②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④,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⑤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⑥;博闻强记⑦,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yú)⑧?”

              注解:①伯禽:周公之子。②骄:怠慢。③相:辅佐。④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洗一次头多次停下手握散发以接待宾客,吃一顿饭多次停下以接待宾客。比喻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切求才。⑤畏:同“威”,威严。⑥哲:明智,聪明。⑦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⑧欤:吗。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给下列两句划分停顿,每句停一处。

              (1)成 王 封 伯 禽 于 鲁        (2)夫 学 须 静 也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无以鲁国骄士 (         )     (2)恐失天下之士 (         )

              (3)非学无以广才 (         )       (4)与日去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释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又何焉(        ) 

              (2)何战(        )  

              (3)小惠未(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8.
              (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9-13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射者中(zhōng) B.山肴野蔌(yáo) C.树林阴翳(yì )D.环滁皆山也(chú)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名之者谁(    )          (2)云归而岩穴暝(   )

              (3)佳木秀而繁阴(     )     (4)颓然乎其间者(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  从作者对醉翁亭美丽景色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分)
            • 9.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对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行拂乱其所为”中的“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 (狱官)
              B.行拂 其所为(使……乱)
              C.人恒 ,然后能改(过关)
              D.  则无法家拂士(国内)
            • 10.

              【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注释】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后倾覆        

              ③江南                       ④益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