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必敬必戒(    )     B.是得为大丈夫乎(    )  

              C.天下之广居(    )   D.与民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为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里,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丈夫呢?


              (4)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 2.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加横线“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人多以书假余

              A.手拂之,其印自落     (《活板》)
              B.策之不 其道      (《马说》)
              C.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D.虎视之,庞然大物也, 为神 (《黔之驴》)
            • 3.

              推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韩立马久                

               ②遂驴上吟哦            

              (2)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3) 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 4.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列加横线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中与“亦毙之” 的“之”意义和用法一致的是( )
              (4) 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悟前狼假 (睡觉)        
              B.屠 起(暴躁)
              C.恐前后受其 (攻击)         
              D.增笑耳(只有,只是)
            • 5.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唐]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清]纪昀《狼子野心》)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以为神      (         )           ⑵技此耳    (         )

              ⑶再就枕,将(         )           ⑷乃杀而取革(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⑵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

                                                                                           

                                                                                           

              (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一)《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比较阅读。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典籍。)

              (1) 翻译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不知其也(           )  (2)知困然后能自(         )      

              (3)教学相(            ) (4)是故古之王者(          )

              (2)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玉不琢,不成器”的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这两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三 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出加下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 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林:青 翠竹    寒涧肃
              C.绝:哀转久    沿溯阻
              D.素: 湍绿潭   可以调
            • 8.

              【甲】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②《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乙】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③缙:王缙,王维之弟。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⑴维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⑵不文彩       

              饭十数名僧                          ⑷舍笔而绝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3) 下列诗句中与“斜阳照墟落”所蕴涵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
            • 9.

              【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注释】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咨臣以当世 事       吾妻 美我者
              B.悉以咨之, 后施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伤先帝之明           亮为军师
              D.三顾臣 草庐之中 还 旧都   
            • 10.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 博士耶    为:成,当       
              B.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 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 寻阳   过: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