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孙权劝学》和《李生论善学者》(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还走:转身离开。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并自其名(《伤仲永》)
              B.自为大有所益 诱敌(《狼》)
              C.君志之而不思之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D.择善而从 中间力拉崩倒声(《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辞: ______        ②但当   涉猎: ______
              若孤        孰: ______              ④王生益  愠: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梳理两篇文章内容,用原文完成下面填空。
                   吕蒙能够“听劝”和“ ______ ”,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 ______ ”和“ ______ ”,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 2.
              文言文阅读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借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土微润(膏:肥沃)
              B.泉而者(茗:茶,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C.呷浪之(鳞:原指鱼鳞,这里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D.而此地与余近(适:正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局促一室 倩女靧面
              B.作飞沙走砾 然徒步汗出浃背
              C.红装蹇者 城居者未知之也
              D.风力尚劲 有名马
              (3)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景及人、又由人及物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有动有静,声色兼备;有男有女,形态各异。
              C.作者在写景时处处使用比喻,形神兼备,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洒脱的情怀。
              D.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______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 ______ 。
            • 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柔梢风 
              ②风力虽尚 
              ③而此地与余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______
              A.夫能不游堕事 以是人多书假余
              B.红装蹇者 乐亦无穷也
              C.若脱笼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作飞沙走石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C.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D.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5)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 ______
              A.有好事者船载 谓之“文”也(《论语》)
              B.慭慭 碧窈(《于园》)
              C.荡冲冒 河汉。(《黄鹤楼》)
              D. 悟前狼假寐(《狼》)
              (2)下边句中没有词性活用的一项是 ______
              A.有好事者载以入 B.非显者(《于园》)
              C.倚河汉(《黄鹤楼》) D.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幼时记趣》)
              (3)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说明老虎是怎样一步一步认识驴的本质的?
            • 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乙】钓鱼湾储光羲(唐)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其反激 下车引(《陈太丘与友期》)
              B.石之半 虽有道(《虽有嘉肴》)
              C.湮沙上 吾十有五而志学(《<论语>十二章》)
              D.不知二者多矣    暮而果大亡财(《智子疑邻》)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山门于河 圮: ______
              沙为坎穴 啮: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我国古代的诗文中经常涉及到一些科学现象。【甲】文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到了物理学的重力现象,【乙】诗中的“ ______ ”一句涉及到了“光的折射”现象,“ ______ ”一句涉及到了“力的传导”现象。
            • 6.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③殆:大概。④辄(zhé):就。 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循山而 ______
              归倒行 ______
              弄珠璧 ______
              ④不复甚 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的一组是 ______
              A.顾影颓 所以者何
              B.潭西南 好逸恶劳
              C.书付过 必得躬历山川
              D.浴汤池 相与步中庭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4)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描述了苏轼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读后请回答: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7.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______
              A、此非恶声也:不是 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 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绝其甬道 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 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 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 二万渡河卒于官。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①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
            • 8.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   )(     ) 

              A、相与于中庭/ 寸不离                          B、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求有功,求无过        D、欣然起/ 见机

              A. 相与 于中庭/ 寸 不离                     B. 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C.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求有功, 求无过      D. 欣然起 / 见机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 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答:                                                                                  

                                                                                                    

            • 9.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
              下船 及: 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哀转久 人鸟声俱
              C.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
              D.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______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______
              (4)以上两文写的都是作者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见到月光,便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与偶遇的客居者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以上两空都用原文中反映作品主旨的一个字回答)
            • 10.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春冬 时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B.乘奔御风          人有百手
              C.不 疾也           能 径寸之木
              D.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