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非:作假骗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入 见威王  而往,暮而归
              B.寡人之耳者  之,欣然规往
              C.时时而 进  又何
              D.欲言,无可进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

                (一)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有时 发白帝  而往,暮而归
              C.则 湍绿潭  可以调
              D.多趣味  有 田美池桑竹之属
            • 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以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______
              百姓 ______
              ④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______
              (2)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先帝称曰能 诸葛亮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邦域之内
              C.悉咨之 为宫中之事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尽忠益时虽仇必赏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 4.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三段文字,完成8~10题。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______
              A. B.
              C. D.
              (2)下面那一项加点字的用法和“君将哀而之乎”中的加点字相同? ______
              A、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
              B、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醉翁亭记》)
              C、乃丹书帛曰“陈胜 (《陈涉世家》)
              D、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蒋氏因捕蛇而“专其利”,当作者问,他却“貌若甚戚”,这样的表现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 5.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顺拾桑椹/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之/临别
              C.贼其孝/悲天 D.粮食不/智多谋
              (3)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蔡顺的性格特点。
            • 6.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 大义于天下       与朋友交而不
              B. 此人可 见               自是指物作诗立
              C. 孤不 德量力             已失期
              D. 将军宜枉驾 之           元方入门不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凡三往, 见         当立者 公子扶苏
              B. 时人莫 许也             操蛇之神闻
              C. 每自比 管仲.乐毅       所欲有甚 生者
              D. 好 《梁父吟》           贤能 之用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B. 徐庶的举荐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引出下文“三顾茅庐”,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非凡,为隆中对策作了铺垫.
              C. “凡三往,乃见”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自许甚高,不愿辅佐刘备的想法.
              D. 本文语言概括精练.如第一段,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其余无关的细节则一概略去.
            • 7.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饮亦尝胆也之不能尽其材 B.益其所不能  不若孀妻弱子
              c.置胆坐  欲报之陛下也 D.百里奚举于  见山上人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动心 ______
              ②人 ______
              ③而后 ______
              ④越王勾践反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5)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
            • 8.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舍其 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B.公输盘 诎:通“屈”,意思是理屈。
              C.时时而 间:间或、偶然。
              D.在宋城上而待楚 寇:敌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公输盘为我云梯 ②山峦晴雪所洗
              B.①臣以王吏攻宋也 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①在宋城上待楚寇矣 ②环而攻之不胜
              D.①宋莫能守,可攻也 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选文中简要记述了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用“九设”“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
              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B.墨子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窃疾之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C.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只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就能制止侵略者的野心。
              D.墨子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 9.
              【古诗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余幼时即 ______
              ②援疑 ______
              ③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______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 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无从致书观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沈复《幼时记趣》)
              B.人非生而知 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C.吾从师之 佣者笑应曰 (司马迁《陈涉世家》)
              D.俟其欣悦,又请焉 登斯楼也,有去国还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一项是 ______
              ①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求学时借书抄书之艰,求师叩问之难;(乙)文论述了为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性质、作用,及“ ______ ”的原则。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10.
              课内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 先帝不以臣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 遂许先帝以 驱驰:驱车追赶
              C. 庶竭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D.自枉屈 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______
              A. 躬耕南阳 材人远矣
              B.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殆天资将军
              C.攸之、祎、允之任也 无法家拂士
              D. 臣王吏之攻宋也 临崩寄臣大事
              (3)下列对选文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A.“报先帝”照应了文中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寓情于议,感人至深。
              C.“北定中原”是作者出师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 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