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柳宗元传(一)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种柳戏题(二)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惠化:指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如何与母行: ______
              ②禹锡终连州: ______
              ③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还于京师: ______
              ④时人之: ______
              (2)下列加点字与“请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______
              A.臣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公输》)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
              D.策之不其道。(《马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4)下列诗句与“惭无惠化传”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______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D.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5)柳宗元在诗中自认为“惭无惠化传”,而又有人认为柳宗元是一个好人、好官,请结合所选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内:通“纳”,放入。④俾(bǐ):使。⑤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也 ______        ②由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
              术者病笃 ______       ④今汝 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所恶有甚死者 苛政猛虎也 (《捕蛇者说》)
              B.使人呼文正 面山 (《愚公移山》)
              C.汝尚幼 吾欲辱之,何 (《晏子使楚》)
              D.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郑人买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
              ②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主要运用 ______ ;【乙】文主要运用 ______ 。
              ②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联系文章内容简要评价【乙】文中的范仲淹。
            • 3.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迭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    (2)疑质理(    )

              (2) 把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从文段(一)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4) (一)和(二)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4.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丙】
                  国破山河在,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选自杜甫《春望》)(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故 有所不辟也 无硕师名人与游
              B.一食 尽粟一石 置酒而招之
              C.才美不外 胡不 我于王
              D.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之不以其道 B.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C.上使将兵 D.一狼其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甲】【乙】两文开头方式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5)解释【丙】文中加点的词。
              春草木深 城: ______
              欲不胜簪 浑: ______
              (6)阅读【丙】文,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5.

              司马芝传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芝性亮直,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众庶:指百姓。⑥报:给回信,回复。⑦异言:不同的意见。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与“便面折其短”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 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     创:伤害
              C.必为 负    留:滞留,误期
              D.便面折其     短:错误,不对的地方
            • 6.
              阅读下面的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自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B.皆以美徐公 庞涓死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 遂成竖子
              D.读书未毕 真无马邪?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4)两篇选文都描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和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选取某一方面作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 ______     
              ②小惠未 ______
              玉帛 ______     
              ④虽不能 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肉食者 聚室而
              B.又何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 万钟于我何
              D.忠之 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______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 ______
              (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______  和 ______ 。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 8.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1)下列句中的“以”与“许割江南以封权”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扶苏数谏故 B.塞忠谏之路也
              C.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D.激怒其众
              (2)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后来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认为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没有相信。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答应了。
              D.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济丹阳太守 ______
              ②太祖其言 ______
              ③济以答 ______  
              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②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 9.
              阅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时人 ______
              耕于野 ______
              魏武帝南征荆州 ______
              江南 ______
              ②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遭 汉 末 扰 乱(标在动宾之间)
              ②亮 少 有 逸 群 之 才(标在主谓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译文: ______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译文: ______
              (4)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诸葛亮自述“遂许先帝以驱驰”。 请分条概述上面的选段中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的具体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 10.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类 自乐 怡然:( 形容喜悦)
              B. 便还家 要:(通“邀”,邀请。) 此中人 语:(告诉)
              C.为外人道也 不足:(值得) 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D.如外人 悉:(全,都) 屋舍 俨然:(整齐的样子)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忘路远近 渔人甚异
              B.大惊 不知有汉
              C.余人各复延至 两膝相比者
              D.武陵人捕鱼 不足外人道
              (3)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句中括号内被省略的人称词都应是“渔人”。
              B.“无论魏晋”一句中的“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解释为“不要说”。
              C.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叹。
              (4)将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______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______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