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以 为正者
              (2)贫贱不能
              (3)是亦不可以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居而天下熄     求其能千里也

              C. 得志,与民由 今为宫室之美为   D. 一怒而诸侯惧     乡为身死不受

              (3) 翻译下面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区别。

              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C.乙文前两句话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甲乙两文都用正反对比手法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5) 读了甲乙两文,分别概括孟子所要表达的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不得/驱驰                      B.至/霸上及棘门军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D.称善者/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上自 军____________             
              (2)天子 至____________            
              (3)持兵 揖                                

              (4)使人称谢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甲文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文作者以莲花自喻,这两位作者所表达的志趣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甲文中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解释加横线字 

              素琴________________                       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 4.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疏义④,因请寓宿⑤,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更:更换。③日(ri)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④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⑤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⑥《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2)师其父母曰           谓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______ 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4) 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

            • 5.

              阅读《卖油翁》一文,回答下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语句中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本文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 自矜          自矜:自夸

              B.但微 之 颔:下巴

              C.有卖油翁 担而立 释:放下

              D.康肃笑而 之 遣:打发

            • 6.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数小舟,曳铁钯

              (3)沿河求之,不亦乎      (4)一日书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干昭侯。

              (2) 下面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不能察,必以情。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无从致书以观。      
              D.将以攻宋
            • 8.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周亚夫 细柳( )  
              (2)军士吏 甲( )   

              (3)出军门( )

            • 9.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A.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       )   (2)一食或粟一石(       )

              (3)往伯乐(       )       (4)去而之(       )

              B.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C.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 10.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                   ②是陋室             

                 ③ 媵人持沃灌               ④白玉之环           

              (2)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               特点。“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写出了宋濂          精神。
              (4) 刘禹锡和宋濂物质条件都不好,但他们为什么一个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另一个不觉得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试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