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岳阳楼记》与《齐人有好猎者》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1)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2) 10.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暮冥冥(迫近)                    
              B.沙鸥翔 (集合)

              C.人不 (回答)                        
              D.家富则市 良犬(买)
            • 2.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弗敢也(    )       

              申子之身(      )

              ③申子请仕其从兄(     )

              ④难也(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4)请简要说说两文中的鲁庄公、韩昭侯、身上的优秀品质各任意一点。

              (5)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3.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释加下划线的词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上之(     )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4)可诬一世之人(     )

              (2) 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答: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 4.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②,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 ②垣墉:墙壁

              (1)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毁 吾 衣 穿 吾 垣 墉 毁 伤 吾 器 用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如是再( ) ②知其一( )

              非若所知也( ) ④其子之(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4) 我们看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甲乙两则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5.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

              (1)不习乎

              (2)思而不学则

              (3)人不其忧

              (4)好之者不如之者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 选文中谈学习态度的是哪几则?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4) 结合下列句子,谈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哪些品质?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6.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约 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 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 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解释下列加画线词语。
              ⑴以 陛下平明之理(     )    
              ⑵未尝不叹息 痛恨 于桓、灵也(     )
              百姓(     )             

              ⑷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

            • 7.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孝文帝初立,平病(      )(2)天下一岁决几何(     )

              (3)孝文帝乃称  (      )    (4)丞相陈平(       )

            • 8.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夕阴                     (2)前人之述

              (3)野芳发而幽香,                (4)山间之四时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 9.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下列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释文中加点字。
              去: ______              决: ______                  知: ______
              (2)列语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赴汤蹈火                      B.汤汤水水
              C.固若金汤                     D.香汤沐浴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10.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不动   ②折蛇行   ③沙鸥翔   ④春和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乃记而去 辍耕垄上
              B、其境过清 物喜
              C、先天下之忧 城居者未之知也
              D、或异二者之 一体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