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开幕,美国在会上多次重申,不会参与关于《京都议定书》的任何磋商,也不会承诺任何减排任务。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对碳减排问题意见不一。2001年由于国会的反对,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奥巴马上任后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但参议院的气候立法工作却被一再推迟;民主党认为《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转型,共和党保守派则认为提高减排目标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德班会议期间,美国强大的石油、天然气财团等,派出了大量的游说人员,要求美国政府不要在气候问题上让步。
              材料中,影响美国政策的主要政治因素有哪些?选择其中两个因素行评价。(11分)
            • 2.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夏季全国多省市遭受洪涝灾害、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东南沿海台风“凡亚比”“鲇鱼”等的肆虐……自然灾害造成我国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有人认为:“巨大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必然,与人类无关,人类也无能为力。”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10分)
            • 3.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13分)
            • 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洪涝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要把水利建设置于农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水利建设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应如何作为?
            • 5. 43.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8分)
            • 6. 2012年5月16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在成都隆重开幕。刘奇葆代表四川党委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报告通篇散发出浓郁的“川味”,是一个充分把握四川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充分体现四川特点的报告。报告指出: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四川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必须把努力于快、服从于好作为谋划发展的立足点。要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四川是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面向世界的四川,就是辩证地审视四川的区位特点和功能,确立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定位。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跳出盆地看四川,打破“西部宿命”,克服“恐高”、“怕快”的求稳心态,使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奋斗目标更加高远,增强了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办好大事难事中拓宽了发展新空间、开辟了发展新境界。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抢险救援生命至上,灾后重建民生为先,加快发展富民为要,安定人心、稳定社会,汇聚起了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报告还指出,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发展和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还很重,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1)请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2)报告指出“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0分)
            • 7.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区域发展一直是中央和地方重视的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安徽沿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行政区规模差距较大,且划江而治,水系特别是巢湖的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将有利于加强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提升皖江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培育引领安徽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对口援疆即国家以灾区重建的模式来扶持新疆,中央要求全国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广东新一轮援疆规划是:2011-2015年援助新疆资金63.27亿元,安排援建项目122个。在资金投向上,突出以民生为主,充分考虑新疆尤其是喀什地区的实际情况。喀什地区人口不到400万,其中90%为维吾尔族人,2009年喀什地区人均GDP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要靠低保来维持生活。为此,广东2010年安排1亿元在新疆开展10个试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棚户区危房改造、兵团团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温室大棚建设等方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安徽省在行政区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广东对口援疆举措的合理性。(9分)
            • 8. 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要成为实现山东新跨越的突破口。在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中,要根据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既要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思路体制机制保障,又要着力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上述要求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10分)
            • 9. 材料一:杭州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全国唯一不设门票的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门票一片涨声中,杭州则反其道而行之。西湖风景区的免费开放,活动了良好的效益。减少一张门票钱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景点免票使旅游部门的经济效益受损,但相应带来的游客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却使餐饮、住宿、零售业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材料二:近几年,杭州志愿者成为西湖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们劝阻游客摘桂花、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他们帮助走失的小孩找回亲人、维持景区的交通秩序。志愿者们以友好认真的态度赢得了游客们和景区有关负责人的好评。志愿者说,虽然站了一天感觉很累,但能为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很开心。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西湖风景区的免费开放,获得了良好的收益”。(10分)
              (2)结合志愿者精神,谈谈你你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0分)
            • 10. 西部发展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2010年7月5日至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会议,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西部地区不发展,全国的发展也就无法实现;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不实现小康,全国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6分)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如果西部地区不发展,全国的发展也就无法实现;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不实现小康,全国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