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法治是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10.353827706343.1
              2011年9.458705868751.6
              2012年7.8630051024051.8
              2013年7.7676021190650
              2014年7.4723131331251.2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2015年,H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削减幅度达41%,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再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消费维权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社会化;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保障领域……该政府正以新作为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揭示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回答,H市政府的一系列做法所体现的道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H市政府积极做好权力“减法”的原因。
            • 2.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特别阐述了新常态派生新机遇。
              如图:2004-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变化

              表: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3年以来
              内容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
              (1)运用经济学原理,说明图1和表2我国经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联系图1和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 3.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2013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

              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43.9%、46.1%。
              材料二  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材料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应如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二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周末”、“酒吧”、“咖啡馆”。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C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由于经过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到“文革”时期的全民破“四旧”,再到批林批孔中对孔孟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这是造成我国当前类似“摔倒不敢扶”等道德问题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3)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有人主张,提升道德素养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是否赞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   注:分值满分为7。
                  材料二:广东新型科研机构H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作,自负盈亏;所有员工按照业绩进行激励,以专利成果、技术入股的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当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用5年,H的收入便从千万元增长到10亿元量级,并孵化出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1)解读材料一中我国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进行论证。
            • 6.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请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综合阐述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7. 分配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2 010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突出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列举几点理由。
            • 8.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理由。
            • 9. 某校第23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拉开帷幕,本届以“担当脊梁”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高二年级开展“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事论坛,引起广泛关注。
              【聚焦热点】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全会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与《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

              【关注省情】
              材料二: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文化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的,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运用《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江苏省上述举措的依据?
              【共同践行】
              材料三: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成为一大社会隐忧。从“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到冷漠路人、逐利超载校车等事件引发国人对道德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江苏省近年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张云泉、殷雪梅、陈光标等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因势利导,我省于近期在全省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弘扬传统美德。苏北某校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的角度,列出两条提纲。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