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三国演义》开篇便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42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到了中国历史存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以下说法中对两种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A.都认为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B.都正确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C.都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都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 2.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3.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者为俊杰”中的“时务”是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的规律
              B.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
              C.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
            • 4. 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 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法治是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10.353827706343.1
              2011年9.458705868751.6
              2012年7.8630051024051.8
              2013年7.7676021190650
              2014年7.4723131331251.2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2015年,H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削减幅度达41%,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再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消费维权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社会化;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保障领域……该政府正以新作为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揭示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回答,H市政府的一系列做法所体现的道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H市政府积极做好权力“减法”的原因。
            • 7.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特别阐述了新常态派生新机遇。
              如图:2004-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变化

              表: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3年以来
              内容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
              (1)运用经济学原理,说明图1和表2我国经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联系图1和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 8. 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亮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自贸区内新开办的企业有1.2万家,超过设区前20年的总和。先入关,后报关的改革,使海关通关便利化,通关时间缩短了,物流成本节约了10%左右。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用制度创新赢得“改革红利”,上海自贸区的成绩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9.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利用客观规律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 10. 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  )
              ①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③实践基础上的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