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校高一年段以《中学生消费现状》为课题,围绕“消费者水平”、“消费倾向”等方面内容展开校园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学生消费水平比往年明显提高,约有40%的学生的零花钱消费在200——300元之间,30%的学生在300元以上。在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零食、小礼品、通讯。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能为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两条合理建议吗?(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正确消费的见解?(8分)

               

            • 2.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1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7几百元。

              请问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6分)

               

            • 3.

              材料一  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我国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并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观察当前和今后世界经济形势,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势而为、转变思路。2014年经济工作,中央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关系友好、经贸规则有利、发展空间广阔的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一,分析面对困境,企业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如何体现价格变动的影响的?(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中央决策的正确性。(12分)

               

            • 4.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3年9月11日,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召开发布会,推出iPhone 5s与iPhone 5c等产品。本次发布会还在北京、柏林和东京三地设置分会场,分别在当地再举行一场发布会。苹果公司宣布,iPhone 5s和iPhone 5c在发售的首个周末共售出了900万台。其中,被网友戏称为“土豪金”的金色版iPhone 5s由于供货不足,在中关村市场的售价已被炒到万元以上,是其官方售价5288元的两倍。

              材料二   “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3年9月20日,苹果系列新品手机在国内发售。此次的发售活动虽然没有以往火爆,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出现“果粉”抢购新机现象,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1)专家预测,苹果手机价格的走势将会先高后低,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说明该预测合理性的理由。(6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8分)

               

            • 5.

              (14分)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12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中,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为何反复强调稳定物价?(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 6.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10月份,尽管36个大中城市猪肉.鸡蛋零售价格均出现环比回落,但蔬菜平均售价环比大幅度上升,可能导致当月         C.PI重拾升势。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10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         C.PI)同比上涨6.5%,食品价格上涨17.6%。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当前的物价上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既有推动物价上行的原因,也有存在抑制物价继续上涨因素的影响”。(6分)

              (2)广大消费者如何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4分)

               

            • 7.

              (27分)材料一:

              注: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占国土面积36%的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却占了全国的81%。

              材料二:水利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水价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不应过高,

              不应过高,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以保证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同时又要通过高水价制约高收入浪费水资源现象;工业用水、服务行业用水是一种生产资料,应根据供水成本和供求变化适时对其价格进行调整,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来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用水价格过高会冲击农业生产,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材料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前部署。未来10年,我国公共财政对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由于此次水利投入,涉及项目广,时间跨度长,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为提高政府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以避免出现形象工程、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水价改革为什么要遵循上述原则?(10分)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水价改革的原则。(7分)

              (3)试分析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

               

            • 8.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创年内新高。密切关注近期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的情况,科学研判并有效调控物价涨幅,切实减轻城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已成为当前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材料二: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就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阶梯电价将划分三个档次,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第一档电量按满足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确定,电价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量反映正常合理用电需求,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水平;第三档电量,体现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⑴、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指出物价特别是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10分)

              ⑵、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11分)

              ⑶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是什么?(10分)

               

            • 9.

              (16分)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帷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的普遍关注和祈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人口。不过,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也开始凸显。并且,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也没有及时跟进。过去,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如今,人们则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论意义。(4分)

              材料二: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近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姜尚、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诸葛亮故里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名人故里纷争四起”的原因。(6分)

              材料三:有人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参展的重点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展示其如何进行城镇化的理念。因此,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让城市更适合人类的生存,让人们在城镇里生活的更舒适。

              (3)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某市民拟就当前的城镇建设向有关部门(机关)提建议,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他选择合适的部门(机关)并说明理由。(至少提供三个不同的选择方向,6分)

               

            • 10.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11月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带动。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3)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