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五一”期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1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停产、半停产,失
              业增加,人们开始“捂紧钱袋子”过日子,许多商品价格一再降低,但仍然难以
              卖出。这说明,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B.物价水平  
              C.收入水平        
              D.世界金融危机
            • 3. 材料一: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二: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是消费观?
            • 4. 2011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会
                 ①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    ②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③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    ④使食品消费量急剧减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 5.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
              材料二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
              消费 
              47.5%
              资本形成总额
              53.2%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
              —0.7%
              注:在正常的情况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
              材料三

              (1)请你针对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说明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分)
              (2)结合材料三中的有关信息,请你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提出三点建议。(6分)
            •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些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2011年一季度我国CPI指数的平均数值高达5%。CPI指数走高表明民众的日常生活支出增加,影响到居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横轴X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纵轴Y为居民收入水平,d1为CPI上涨前的消费曲线,d2为CPI上涨后的消费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了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销。这一现象表明
              ①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    ②商品的质量、性能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③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需求增加将促进食盐的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 22009年是新中国改革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三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表一 1980年~2009年某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980年
              2009年
              年增长
              城镇人均收入
              370.64
              9 146.76
              8.5%
              农村人均收入
              143.69
              2 831.42
              7.9%
              表二 2009年某地城乡每百户家电拥有量比较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城镇居民
              148
              82
              104
              农村居民
              30.2
              11.6
              23.7
                注: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情况来看,我国大约57%,而发达国家大约占92%。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8分)
              (2)结合实际,你认为引起农村居民家电拥有数量不及城市居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0分)
            • 10. 由于火车费用较低,游客选择乘坐火车到西藏旅游表明了
              A.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消费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D.享受性消费增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