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二孩”政策的实施(  )
              A.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
              B.会带来我国人口生育数的大规模增加,为社会提供劳动力支持
              C.顺应了群众的期盼,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D.能不断增加人口数量,不断推进我国发展成为世界人才强国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国未来五年有三个规律不容忽视:“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95次谈及“发展”,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字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专家指出,从党中央公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实施还需一个过程,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二孩者仍属违法,地方政府可按规定进行处罚。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 3.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由此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增加劳动力供给,形成人口新红利
              ②带动食品、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③促进平等就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④促进人口激增,迅速化解房地产库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注: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64%个国家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我国在2003年只有980多美元。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但出生率的下降,使婴幼儿与青少年的消费市场缩小,经济发展面临消费需求不足,老龄化日趋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能力。计划生育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用工荒问题凸显,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进而影响生产率水平,降低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材料三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是顺应民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根据党的建议,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全面二孩”政策的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和“劳动与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谈谈制定“全面二孩”政策过程中体现的道理。
            • 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注: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在进入
              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64%个国家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我国在2003年只有980多美元。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但出生率的下降,使婴幼儿与青少年的消费市场缩小,经济发展面临消费需求不足,老龄化日趋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能力。计划生育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用工荒问题凸显,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进而影响生产率水平,降低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材料三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是顺应民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根据党的建议,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全面二孩”政策的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和“劳动与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谈谈制定“全面二孩”政策过程中体现的道理。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材料二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国家推动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2)有专家指出,党中央公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二孩者仍属违法,地方政府可按规定进行处罚。运用“党、人大、政府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专家的观点。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总量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惯性趋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少生优生、优教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既顺应了群众期盼,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材料二   2016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但生育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诸多社会问题,据调查:有的育龄青年已经积极筹划生“二胎”了;有的表示坚决不生“二孩”;有的则还在犹豫、观望之中。对是否生“二胎”人们有不同的选择,“二孩”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
                 材料三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开始实施,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国人开始为安全感买单。“宝宝的尿不湿是日本的玩具是美国的,护肤品是德国的……”时至今日,国人对国产奶粉质量的不安仍在发酵,淘宝上依然有196万妈妈只卖洋奶粉,并且这个数量仍在增长;父母们在羊奶粉上的花销高达163亿元,平均每个家长花了8343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认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人们对生“二胎”有不同选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才不会让“越来越多国人为安全感买单”?
            • 8.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专家预测符合这一条件的家庭大致只有200万左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提出合理的建议。
              (3)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9. 人口红利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某校时政社团以此为主题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材料,展开论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体味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注: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第二组探求人口红利衰减的影响
              “Made in China“一度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抢夺中国成本优势地位,而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也回流发达国家,“前后夹击”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现实。
              (1)概括两组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为这种关系寻找经济学依据。
              ◆第三组解读应对人口红利衰减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竹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法律保障。
              (2)结合上图与第三组材料说明党是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论证制定上述政策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