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民生保障的基础,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务院积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经济下行,在投资驱动后继乏力,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之时,创业成为经济领域新的经济刺激点,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创客者们以小而活的形式,利用自己的智慧,将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实物,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创客者们普遍缺乏政策、资金、场地、税收、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团队素质参差不齐,市场化和规模化较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创客产生的合理性,并说明如何推动创客健康发展?
            • 2. 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此,2013年底以来,国务院连续推出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办网店。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材料二  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促进就业再就业是安民之举、安国之策。
              材料一  2014年,整体上看,我国就业形势良好,不过,七百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摆在桌面上。两会期间,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2015年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一个惠及各族人民的就业政策体系正逐步形成。
              材料二  大学生村官,作为广阔天地练就一预红心的就业模式,对大学刚毕业的小贾很有吸引力。小贾扎根的地方是典型的傣族寨子,原来是老村长家长式管理,决策武断,致使村务混乱不堪。在上级党委和村民的帮助下,该村改组村委会,作为村委会主任的小贾带领村民,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该村旧貌换新颜。
              (l)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通过促进就业创业惠及民生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贾能够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突破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个称号你一定不陌生,因为近几年的毕业季,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注:资料来源百度大数据分析
              (1)描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经济问题。近几年的毕业季,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结合材料,试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将来的自己找到破解就业难题的办法。
              (2)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石激起千层浪,创业梦、创新梦遍地开花。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政府要有所作为,试问政府在职能方面应有哪些积极作为,并从国家性质和政府的责任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 6. 材料一:
              如图1为菲利普斯曲线。

              2013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通胀率不能再上升。
              这样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域运行。
              材料二:中法美就业和GDP在三大产业中的构成比重表(%)
              国家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法国就业构成(2006年)4.024.671.0
              GDP构成(2006年)2.220.976.9
              美国就业构成(2006年)1.620.677.8
              GDP构成(2006年)1.322.076.7
              中国就业构成(2012年)33.630.236.2
              GDP构成(2012年)10.145.344.6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描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涵义。用铅笔在图2中涂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合理区域,并分析宏观经济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原因。
              (2)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政府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