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我国GDP由10%以上的高增速降为6-7%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增速也存在有所放缓趋势。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每年因一场暴雨便全城“看海”(被水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群众要求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入的呼声日益高涨。
                  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任务。
                  注:所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即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2. 打贏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扶贫脱贫是硬任务,脱贫任务重的地区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2分)
                  材料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推进,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就业生活;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特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的实施扶贫搬迁,到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原因,并说明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衷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材料二  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材料一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在抓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基础上,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帮扶资金细绑集中使用。对扶贫领域虚假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2016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强调,要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年度报告和通报制度。
                  材料二  2015年,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创新扶贫模式,以输血到造血,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结合不同贫困村的资源票赋和产业特点,强化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实数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推进三大产业融合,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应如何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产业扶贫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积极意义。
            • 5. 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贫困人口脱贫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之一。政府将在“十三五”期间启动脱贫攻坚工程,实施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等措施,以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脱贫攻坚措施的经济意义。
              (3)请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两条具体建议。
            • 6. 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结合材料说明,某省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哪些新要求。
            • 7. 2014年12月9-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主线以及实现这条主线的途径。
            • 8.
              时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比2010年翻两番
              (1)结合材料,从党的宗旨的角度解释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的知识解释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 9.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全省GDP同比增长8.5%,成为全国唯一超6万亿元的省份。但若将粤东西北看做一个整体,其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材料二   2013年,为实现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广东提出5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72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推动了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园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珠三角大批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同时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民间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高至57%;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2013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掀起消费革命……
                  材料三  2014年1月5日,首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在世界客都梅州圆满落幕。本届客家文博会以“凝聚新能量,共筑客家梦”为主题,在传承优秀客家文化的基础上,举办原生态的非遗民俗展演、交响乐与客家山歌的新式“混搭”、千人迎新年篝火狂欢夜、各类名家艺术作品展等雅俗共赏,品类丰富的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黄金周”,让广大群众尽享文化创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融合,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助推梅州的发展。
              问题:
              (1)概括材料一所放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做法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角度,解读梅州举办客家文博会的意义。
            • 10.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某校高三二班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主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注:①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明显偏低(2002-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1%).②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2012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应年均分别增长7%、7%、6.7%。
              (1)根据图表2(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说明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两个图表,说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调整的哲学依据。
              ■探究主题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3)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探究主题三:坚强领导,充满信心
              党的十八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全面勾画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同学们倍受鼓舞,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4)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我们更加充满信心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