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而且颠覆了传统商业运行模式,也使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悄然变化。

              材料一 出门用车,通过网络预约出租车;去外地旅游,上在线短租平台找住宿;用餐时间,通过网上外卖平台为自己选一份可口的饭菜;有人把银行里暂时不用的储蓄也看成是闲置资源,拿出来参与“众筹”。这就是分享经济,一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整合分享分散的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享经济的基础在于技术创新,倡导人人参与的理念,让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消费者,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的分享经济对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制约因素。如分享经济处于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国内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影响社会参与程序;政府对“分享经济”的监管,仍然坚持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行业创新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助力“分享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为了让更多“创客”自由创业。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创业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互联网创业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W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支持互联网创业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四 “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新型模式旨在使网民以公民身份更有效的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治理之中,形成“线上”、“网下的互动”,引导社会舆论的共鸣,促进社会“善治”。但客观上,部分网民的参与活动也存在着一些违规、违法的现象,如为个体诉求而造谣、传谣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4)结合材料四,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生活中公民应如何作为,才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善治”。







                 材料五 2016 年9 月,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G2O 杭州峰会成功举办。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全球经济治理进展不畅,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加速演变… … 全球经济,需要二十国集团各成员肩负起应有的责任。G20 杭州峰会,通过《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等纲领性文件,强调各成员国加强沟通协调、减少分歧对抗,用行动释放合作诚意,彰显世界担当,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5)结合材料五,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说明G20各成员国应怎样引领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动能结构改革,其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提出: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加减乘除”四个方面有序推进。具体如下:

               

              内容(部分)

              力口法

              增加人口供给、大力发展教育

              减法

              政府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

              乘法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除法

              淘汰过剩产能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对经济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总理五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引起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大家积极调研,建言献策,希望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并从技术层面、人力层面和社会保障层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人民群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减乘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G20杭州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就应对世界经济新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方案。 强调要放眼长远,完善二十国集团增长议程,发掘增长新动力,开辟新增长点,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维护当代和子孙后代共同利益;综合施策,创新经济增长理念和政策,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相互配合,经济、劳动、就业和社会政策保持一致,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进;扩大开放,继续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机遇、得到公众普遍支持;包容发展,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普惠共享,促进在可持续和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撬动国内和外部资金,支持平等获取资金的机会,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

              材料二 杭州(G20)峰会召集了更多的国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来;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将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以强大的兼容力、吸引力、整合力,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扩大开放,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共赢格局;中国积极担当全球治理的改进者、跨境产业合作的传递者、复杂交易的撮合者、国际资本技术要素的集纳者、南北合作的搭桥者。本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探究我国如何以G20峰会为契机,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发展。(留9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的原因。(留9行)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

                 材料一 1996年,中央做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决策。自那时起,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福建与宁夏……开始了结对牵手。20年来,各地摸索出一条以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东西扶贫协作道路,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实现了由东部单向帮扶西部向东西部双向互动、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转变,扶贫协作取得明显成效。1996年以来,东部共向西部贫困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18.2亿元;引导企业实际投资1.2万亿元,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帮扶西部地区输出劳务人员664.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38.3亿元。东部地区共为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各类人才55.7万人次,引进各种科技实用技术3072项。

                 材料二 资金使用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M县积极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该县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扶贫公示公告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纪检监察机关坚决从严惩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党政领导干部,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推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东部和西部都是共赢的选择。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M县是如何完善监督机制保障扶贫资金精准使用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性任务。

              材料一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发出13个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4个一号文件,聚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创造了粮食生产连续12年增产的奇迹。只要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支持基层和群众大胆创造、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支撑。

              材料二 到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预估未来5年农产品加工业也将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长速度。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作出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达到2.2∶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达1566万人,带动1亿多户原料种养殖户。农民合作社中有53%发展加工流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8万家,农产品加工园区1600家,汇聚3.5万家企业。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加大对绿色加工、高效利用、食用安全等领域信誉良好企业的信贷支持。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将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


              (2)结合材料二,分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并概括我国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

            •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供给侧改革要做好“加法”,要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从消费的层面来看,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这导致了“代购潮”“海淘热”“疯抢马桶盖”等现象的出现。供给侧改革要做好“减法”要降低企业成本,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促经济转型。从产业层面看,传统产业过剩问题严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迅速向关联行业传导,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出现大面积过剩,还有一些传统轻工产业如衣服鞋帽玩具等

              也出现销售困难。

              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论述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