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央企资产总额633226.5亿元,负债总额428949.6亿元,央企的负债率是68%,资产增加,负债增加,收入下降,高速增长下出现了产能过剩。
                  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靠债务支撑的国际市场收窄,我国的产能一部分变成过剩产能,出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频繁出现的代购潮、海淘热等现象说明,随着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供给经常满足不了需求。
                  过去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不适应现在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的增长。以前是靠需求来拉动维持经济增长,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好的时机。
                  材料二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贯穿了供给倒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所谓“供给侧”,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消费侧,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1)结合材料一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创造新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 2.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材料一:
                  注: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材料二: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煤炭、机械、水泥、石化、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的同时成本进一步提高,存在许多靠获得银行放贷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它们长期亏损,大量负债。在这些行业资源闲臵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却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材料三: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侧”的三大需求是投资、消费、出口,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将“需求侧”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图一和图二的内在关系。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企业经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3)根据材料三,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解决供需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后两年央企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
              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材料二 2015年前三季度,“两高”(高污染和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呈现生产滑坡、价格下跌、效益恶化局面。如从效益看,前三季度,钢铁、煤炭、石油等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97.5%、60.2%、60.2%,明显高于工业利润整体降幅。因此,有关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等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促进央企提质增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材料一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投资和外需的拉动,而新常态下,有效投资不足和外需疲弱、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优化供给体系、促进供给侧改革就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2016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供给侧改革上,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对症“药方”。把这个“方子”用好,需要各级政府遵循中央精神,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探究我国应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结合材料二,说明各级政府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剂“药方”的政治生活依据。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同时也表明中国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当前,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价格极高。这项政策对于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投资萎缩、经济缺乏活力等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步加以解决。价格市场化改革迎来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搏杀。
                  材料二:“供给侧”涉及商品的价格问题。当前,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交由市场决定,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由历史形成的“硬骨头”,放开价格管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垄断生成的利益让既得利益部门不愿松手。《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为价格改革的核心,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剑指重点领域、政府定价、依法监管与宏观调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议》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听取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2015年6月8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邀请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进中央、台盟中央等,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如何通过要素配置落实供给侧改革。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面实施。
                  材料一 4月1日,李克强总理考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全面实施营改增涉及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利益调整,不禁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而且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加强调查研究,跟踪分析试点运行情况,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统筹做好改革方案设计:要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引导,防止出现搞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情况,依法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行为。
                  材料二  全面实施营改增。目的是减少重复征税,减低整体税负。过去,增值税主要以第二产业为征收对象,营业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征收对象。税制的不统一,助推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税收不公平,营业税重复征税的现象尤其突出,在第三产业旺旺是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的孵化器的市场格局下,营业税的弊端,对于资源合理配置,扩大第三场也规模。刺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成了极大制约。因而,尽快实施以营改增为主的税制改革,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全面实施营增改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全面实施营增改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议》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听取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2015年6月8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邀请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进中央、
              台盟中央等,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
              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和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 9. 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旨在从供给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是(  )
              ①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机关新购车辆中的比重
              ②提高新能源汽车厂商申请国家财政补贴的门槛
              ③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
              ④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不摇号、不限购和不限行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材料一    《十三五之歌》是一首传播力十足的“网络神曲”,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唱出了当下中国最热的“十三五”话题。“十三五之歌”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外国网友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代》发文称,这段视频把中国的宣传模式带进了新时代。
              (1)《十三五之歌》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给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
              材料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除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
              (2)结合材料,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
              (3)“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请你用两句古诗表达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