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2年11月19日,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在柬埔寨金边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谈判内容包含投资、贸易、服务等多领域的一体化安排。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货币的进一步融合,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应如何抓住中日韩贸易区建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9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注:2 0 1 2年《世界品牌5 00强》中,我国华为等2 3个品牌入选,列世界第五位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  2 0 1 3年以后的未来经济转型,必须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1)简要概括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 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1 3分)
            • 3. 材料一: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
              材料二: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年-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就上述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7分)
            • 4.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请运用“倡导适度消费”相关知识简要回答: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要考虑哪些因素?增强消费拉动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实施什么样的开放战略?请列举“走出去”的一种形式及一个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出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远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从国内看,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要素价格已经进入了上升期,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环境趋紧,发展难度加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积极应对国际经贸变革的外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在外贸出口方面,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订规则转变;全方位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用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说明扩大内需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上存在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措施,稳定发展对外贸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近10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总额变化图(单位:亿美元)

              (备注:2007年以来,我国一直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
              材料二:针对部分国家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以减少出口等问题,我国政府在多种国际场合表示:坚决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和单方面施压的做法,强调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自身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币值和顺差问题;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对话处理好有关经贸摩擦;主张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关各方应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国贸易顺差量的变化,受该国经济水平、汇率政策、出口产品结构、贸易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图表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其中两个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探究时,某校高三组织同学以厦门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搜集到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厦门GDP增长与对外贸易情况表

              注:1980年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后,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2008-2009年厦门进出口同比增长率情况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l—9月份,福建省100多家企业遭遇了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产品包括鞋类、钢丝层板、节能灯、轮胎等,涉案金额高达上亿美元。厦门不少企业也在其中。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成员根据上述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
              ◆应诉反倾销、反补贴之路艰辛而漫长,既然“走出去”困难重重,干脆就“引进来”好了。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发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我们可以把这种优势做足做大。
              请你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对上述两个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论,提出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有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能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等的腰包。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才能实现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       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4分)
              材料一:美国商务部2009年11月24日作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中国制造”正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最大受害者。对于美方在油井管问题上制造贸易摩擦,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表示, 要求美方恪守二十国集团峰会承诺和不久前召开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达成的共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具体到油井管问题,他敦促美方抛弃偏见,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最终裁决。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材料二: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面临贸易摩擦形势最复杂,最严峻的一年,中国依然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目标国。2010年全年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1.4亿美元。如2010年9月1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输美的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最终裁决,对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3.66%和53.65%的反补贴关税以及48.99%--98.745%的反倾销关税。
              材料三:2011年2月商务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应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问题,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10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政治学依据。(1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