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网络问政,就是走进基层,直面群众,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目前,“网络问政”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常态。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1)结合材料一,分析“网络问政”的政治意义。(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努力打造“阳光政府”的理由。(6分)
            • 2. 材料一:2011年,是我国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一年。西部各省区根据本地实际,灵活贯彻党中央决策,切实有效地推进民族工作,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材料二:2011年,为一进步做好本地区的大开发工作,某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政府作风建设,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提高服务职能,每名政府干部都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
              (1)结合材料一分析,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你认为作为一名政府干部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互动的良好平台。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为此,国家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净化了网络环境。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大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小到社区幼儿园和养老院的设置,都需要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务院决定,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正式入户登记。通过普查取得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经济社会和人口政策、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人口普查需要家家参与,人人配合。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分析,居民为什么应如实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普查的主要内 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诸多项目。其中 10%的被普查者要填写40多项信息。为了更好的尊重公民隐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应当怎样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截止2011年8月10日绝大部分中央部门都按要求公开了,“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部门的道德义务,又是行政义务,还是法律义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重建人大及公众对政府花钱的实质监督权才是终极目的。注:“三公”经费是指:公车消费、公款招待、公费旅游。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求中央部门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1)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普遍认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早、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水利改革发展过程中应怎样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11年的“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灾害天气增加,我国现有的水利设施落后,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现有灌溉条件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据估计每年旱灾和涝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千亿斤,可以说,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文件明确指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出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2)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的决策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材料一:自2000年中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山东境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一些新特点。

              (1)图18、图19分别表明山东境外投资领域域进—步拓宽、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以这样的思路,你认为图20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山东省政府按照《对外贸易法》和中央的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等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完善各级行政许可中心,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山东省政府在为对外开放服务过程中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