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水十条”明确将治理污染物排放问题提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同时提出要节约用水和保障水生态系统平衡。因为保护水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治理污染物排放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三个问题,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水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排放容量已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已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1)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运用的方法论。(限答一个)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达9. 8qo(如图).过去依赖“三高”(高投资、高储蓄、高耗能)和“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完成了经济增长和体制转型的双奇迹。但是其间走过的道路充满艰辛,旧的增长模式导致企业迅速扩张、投资高速增长,随之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债务过快增长等棘手问题,若不因时制宜的转变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行。

              (1)解读材料一(含图)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要求的依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步入了快车道。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
              材料二  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确定2014年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改革任务,以下是和企业有关的一些改革举措。
              1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一些自然垄断行业放开一些竞争性业务和推出一批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的项目,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行业范围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 4.
              时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比2010年翻两番
              (1)结合材料,从党的宗旨的角度解释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的知识解释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铺张浪费决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所以习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根据下表作列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在当代倡导勤俭节约的原因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勤俭节约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③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各级党政机关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深入人心。
              今年全国两会倡导节俭,就是一次节约的会、高效的会,与人民更贴近的会。为避免浪费现象,代表委员们使用了贴有标签的矿泉水,铅笔是废报纸制成的,高档菜难觅踪影,大众菜成了餐桌上的绝对主角。这一新风的特点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把转作风真正落到实处。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厉行节约的理由。
              (3)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为落实勤俭节约应如何履职。
            • 6. 2012年11月8~14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完成了党的领导人新老交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党委集体亮相的就职演说上重点强调了责任。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个重大的责任”既是“对人民的责任”,又是“对党的责任”。
            • 7. 材料一:塑化剂、镉大米、毒胶囊等安全事件牵动国人的神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 大代 表 带 来了300多件有毒食品,如:浙江团代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10颗“健康黑皮花生”,用水一冲,整杯水瞬间变成黑色。食品安全问题源于一些人道德沦丧,没有诚信为荣,损人利己为耻的观念,认为荣辱观不能当饭吃,所以才会干出这些让人不齿的事。
              材料二:2012年12月,党的十八报告第六部分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阐述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总结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历数了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危害。习庆平指出:半个多世纪前黄炎培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政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问题仍值得警醒!
              (1)结合材料一,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2)结合政党的有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执政党如何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 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同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什么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要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领导的依据。
            • 9.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运用党的有关知识,阐述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10.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