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数字十年”显示,“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多年来,逐步缩小了边境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趋显增强。这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已基本消除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传统贸易出口到中亚国家的商品占外贸出口的70%,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中优势明显,这必将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材料表明    (    )

              A.维护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B.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少数民族人民应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
            • 3.

              邪教冒用宗教旗号散布歪理邪说,蛊惑人心,蒙骗群众,制造事端。2014年发生的山东招远“5·28”故意杀人案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全能神”这一邪教组织的强烈关注。材料告诉我们(   )

              ①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②应该坚决反对和依法取缔邪教组织

              ③严惩邪教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④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转移支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

              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5.

              费孝通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 6.

              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为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央财政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
              B.夯实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基础
              C.缩小区域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
              D.消除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 7.

              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 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06年以来,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民族地区8省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053.2亿元,年均增长13.25%;占全国的比重高达10.48%,比2006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9.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宗教信徒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
              C.要求宗教信徒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D.要求宗教信徒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 10.

              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办原则
              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