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015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从八个方面介绍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旧西藏的黑暗与落后、走上发展进步道路、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增进人民福祉、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介绍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引导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为什么?
            •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是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这“三个不容”,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不断发挥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材料一: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机关及其领导人,一大批翻身农奴担任了自治区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职务。50多年来,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以优惠的政策和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推动西藏的发展进步。
                     材料二:201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快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办好工农医等紧缺学科专业,为西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投入167亿元,着力办好民生“十件实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的相关知识,分析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
            • 4.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1.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面积的64%.要加大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别是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民族地区经社会发展,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对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治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新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从黄土高原上的兰州出发,“爬”上青藏高原的西宁,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再向西进入新疆。
                   材料一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兰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西安、北京等内地城市都将纳入新疆人的一日生活圈;将使兰新铁路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拓宽沿线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
                     “求发展,惠民生”。兰新高铁,不仅改变西部交通格局,也改变着沿线人民的生活。这种改变将深刻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仅兰新高铁新区总投资就超过350亿元,可以吸纳23万人就业。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西部旅游,特别是新疆的旅游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在未来,西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的增长也可能出现年50%以上的增长。
                    材料二   大开放要有大通道。兰新高铁轨迹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平行,这条“钢铁丝路”构筑了中国向西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向西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最终到达德国的大开放通道和欧亚国家走向中国腹地的黄金通道,助力打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兰新高铁建设是怎样改变高铁沿线人民生产和生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钢铁丝路”建设的深远政治意义。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通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确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的政策措施。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将怎样改变沿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 7. 材料一:2012年5月30日,第三届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律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两年来,全国19个支援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企业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协作,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对口援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加强与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的新疆,一项项援疆的安居工程使百姓心变暖了,一批批援疆支教的老师们使学生的心变亮了,一个个农家书屋使农民的心变宽了……
              (1)结合政治生活中公民与民族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政治责任”的理解。
                  材料二:2012年10月2 3日,周永康在研究部署新疆工作时强调,当前,要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推进新疆工作,要统筹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为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住房保障、教育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程,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方法论道理?
            • 8.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需要处理好国与国、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201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各领域合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成员国经济合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尤其在打击 “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方面进行了有效合作,国际影响和声望不断增强。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各方为何能“有效合作“?
              材料二  2011年5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抓紧落实差别化经济政策;深入推进全方位援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