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重申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这一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同时提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他的讲话,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

              材料二 电子商务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徐龙提交了关于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保障和促进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2013年12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召集成立《电子商务法》起草组,起草期间相关部门还赴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研,2015年底草案完成后还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部门、地方、电商企业、协会专家等意见。2016年12月20日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1)依据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什么能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促进电子商务科学发展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材料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席国,更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包容联动式发展,以包容化解差异,以联动带动平衡,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G20杭州峰会强调“联动、包容”,是中国政府推进和平发展路线的新举措,是造福于人类的战略抉择。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发挥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

              时间

              事件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G20财经渠道上就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2015年

              国务院做出接受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决定。中国呼吁其他世贸成员尽快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以便利各国贸易,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

              由中国倡导的作为新型的南北金融合作形式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亚投行迎来了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主张“联动世界、包容发展”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9月4-5日,G20第11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本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二十国集团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多项杭州共识:世界经济复苏之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注重挖掘中长期潜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加大结构性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全球能源治理的有效性,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等。

                 材料二 杭州峰会期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就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等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这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是互利共赢,对世界经济复苏也是十分重要。开展经济合作的中国,既有产能优势产业,又有金融、贸易和投资优势行业。

                 中国重视发展中印关系,中印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印度来说也是一次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机会,可为印度带来投资、贸易、就业和产业调整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G20杭州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的依据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 4.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发展理念显价值 

              2015年11月18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说到,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要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

              (1) 26、结合材料和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的合理性。(12分)

              话题二:简政放权激活力

               加大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大道至简”,并非“无为而治”。《论语·雍也》讲,“居敬而行简”,就是要在内心敬畏人民,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又讲,“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就是说,太“简”了也不行。政府既要简政放权,又要“放”“管”结合。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几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审批事项538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并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见图)。

              (2) 27、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实施“三张清单”的意义。(12分)

              话题三:供给改革促平衡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部署供给侧改革,强调“十三五”时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3) 28、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在加强供给侧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8分)
            • 5.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是中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中方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杭州峰会。本届峰会将成为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在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材料二

                 中国理念的国际表达是“杭州峰会”的突出特征。峰会上所传递出来的协调发展理念,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形成了全新的中国方案,融入“杭州共识”进而造福世界。我们需要对协调发展有着更高层面的认识,着眼于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金球发展治理格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注重协调发展对我国及世界各国发展的意义。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举世瞩目。

                 材料一本届G20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四个词的英文分别是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简称4I。“4I”主题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呼唤新发展理念的强力呼应,更是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发展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作为G20主席国,中国极力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力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逐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中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全球治理应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第二,全球治理应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第三,全球经济治理应以合作为动力,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系,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第四,全球经济治理应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在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

              材料一 为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在峰会上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方案。在中国的倡议下,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促进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建立公平、透明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形成开放、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材料二 在杭州峰会上,习近平首次全面阐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着眼困扰世界经济的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提出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在中方推动下,G20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峰会取得的成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评价中国在杭州峰会上的贡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之年,必将在我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其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组织各民主党派及广大政协委员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顺利实施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献计出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彰显了政协智慧。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为何要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强与各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建设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持久和平相处、联动融合发展。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安全。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懈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巩固发展全方位外交成果。 

            • 10.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弱。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强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