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开放融合是地区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在2016年11月20日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化亚太伙伴关系,以开放谋共赢,以融合促繁荣,不断开拓进取,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倡议“深化亚太伙伴关系,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的依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

              材料一

              “金砖国家就像5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第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曾这样比喻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力量。攥指成拳、携手前行,第八次会晤将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推动发展战略对接,凝心聚力,唱响共谋发展的“金砖声音”。

              材料二

              由于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金砖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果阿峰会的主题是“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习近平主席将与各国领导人一起探讨发展难题,提出应对当前挑战的新倡议、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金砖国家唱响“金砖声音”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为金砖国家解决发展难题提出你的建议。

            • 3.

              南海仲裁案就是一场闹剧。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请从“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应持的立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当前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都在寻找提振经济的“药方”之际,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

              材料:中国提出,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该以开放为导向,广纳良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应该以合作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全球性挑战;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点赞。








              (2)“中国方案”赢得国际舆论高度评价。请就如何宣传“中国方案”列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 6.

              材料一: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先后对俄启动了多轮制裁,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降至“冰点”;今年,俄罗斯和法国均遭恐怖袭击,美国也收到“恐怖威胁”,致使俄法美宣布“结盟”以共同打击IS。

              材料二:2015年10月27日,美国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12海里,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如与亚太经合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将中澳、中新(西兰)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摩洛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国积极推动外交事业大发展大作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由“冰点”转为“结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方的态度立场表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从当今世界主题和格局、我国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什么我国要积极地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 7.

              材料: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方把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提出G20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这些重要主张,为曲折复苏的世界经济开出了“中国药方”,引起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主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8.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付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6年3月,中美两国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今年双方共同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在相关多边场合取得积极成果,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符合“迪拜路径规划”的氢氟碳化物修正案和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应对国际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市场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凝聚全球力量,加强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 9.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之间的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和而不同。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试说明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10.

              据香港媒体2016年7月12日报道,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今天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并否定了中国主张的“九段线”。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表示,所谓南海仲裁庭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菲律宾违法行为和非法诉求基础上,它的存在不具备合法性,它做的一切裁决都是徒劳的、没有任何效力的。针对美国对自己及其盟友打开海洋法治的“违法之门”的行为,陆慷表示美方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投机做法才是危险的,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国际社会上,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支持中国的主张。

              请运用《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知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