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010年3月23日,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当地驻军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为打赢这场硬仗作出更大贡献。4月3日至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总理说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材料二:西南干旱牵动着千万人的心。2010年4月10日,由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捐出一瓶水,献出一份情”支持西南灾区特别行动在长沙举行。连日来,宁波市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投入到向旱区师生捐款、捐水的活动中。    
              (1)材料一体现了国家性质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少年学生捐款、捐水的行动给我们以什么《政治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注: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2.75%,而英美等发达国一般占GDP总量7%以上。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样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干部援疆到19省市规划全面援疆,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最大亮点是民生为重和资金密集:2010年99个试点项目投入36亿,2011年启动的项目已经过百、资金超百亿,仅对口援建和田的北京、天津、安徽三省市,援建项目资金就达20亿元。天津的财政资金投入已拉动40亿元社会资金援疆,天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张建国表示将下大力气吸引新疆内外的企业到和田来投资,更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福祉。
              (1)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结合材料一,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经济成就取得的政治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60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跨越。全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507.46亿元。新中国成立前的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一无所有,但到2010年,全区所有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都住上了新房;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区农牧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4%。农牧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自治区340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
              (2)你认为西藏60年来巨大经济成就取得的政治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随着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和网上支付手段的改进,中国的网购市场快速发展。这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如今,在家“逛商店”已然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二:“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今年8月初,外交政务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发布的这条“淘宝体”招聘信息令网民印象深刻。发布的短短3小时内,这条微博即被转发了4800余次,而“外交小灵通”也因平易近人的风格成为首个粉丝破百万的部委微博。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用轻松诙谐的网络文体表达原来‘板着脸孔’的严肃话题,这种做法从侧面反映了政府亲民意识的觉醒。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互动的良好平台。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为此,国家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净化了网络环境。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力争两年内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民意对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1)请简要分析”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政治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一理念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迅速平息了事态。“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是少数“疆独”分子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大家庭的问题,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材料二:2009年9月29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行.739个模范集体、749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6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战胜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要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崇高品质。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性质的知识,说明国家迅速平息事态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1)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普遍认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0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新拆迁条例”在许多方面有所调整:

              注:强制执行,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1)“新拆迁条例”中的诸多调整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