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永无止境,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的建设进程。
              (1)运用“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的知识回答,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有什么重要作用?
              (2)从认识论的角度,概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永无止境的原因。
            • 2. 经济新常态、法治改革、污染治理、养老金并轨等是2015年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一系列亮点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眼球。
              亮点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单独成篇。在切实加强法制政府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健全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推动立法与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制化,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方面,报告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亮点二:安徽省2014年“成绩单”令人欣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GDP 20848.8亿,增长9.2%.财政收入3663亿元,增长8.9%.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CPI涨幅控制在1.6%;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民生支出3833亿元,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分别为24839元和9916元,分别增长9%和1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1)结合“亮点一”,分析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公民与政府应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2)阅读“亮点二”,运用“效率与公平”的知识,分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 3.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1)请从我国宪法效力和权威角度,简要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依宪治国?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以立法机关的角色,就如何提高立法质量,例举2条相关措施。
            • 4.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世界瞩目,万众关心。
                  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法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树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于中华民族法治文明中寻求历史的智慧,于世界法治文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法治思维,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彰显法治价值取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为发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既是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民众的庄严承诺。中国必将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续写“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新传奇。
              (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国如何推进法治文明建设?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知识,以“政府有权不可任性”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的理由。
            • 6. 为了更好的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我们既要有一定的现代生活理念,也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断舍离”一词源自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的图书。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
              运用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相关知识,分析“断舍离”能够成为现代生活理念的可能原因。
              (2)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降低消费成本,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上海自2013年2月起开始实施全国首部商品包装减量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但是,目前这部法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部分消费者仍会购买豪华包装商品;部分企业也对法规实施不以为然,为追求超额利润,上海多家商场的冬虫夏草、燕窝、茶叶等产品专柜都有过度包装礼盒的身影。
              运用政治常识,从上述材料中概括法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的主要原因。如何促使商品更好减量包装?针对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从促进法规实施的角度,向政府提1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