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 2013年中国五联网发展状况

                  材料二:2012年,地处粤东的Y市J村部分在外务工青年返§开起了网店,通过宴体店批发和扩大网上营销,低投入、高回报,带动了在外务工村民回乡和村内闲散劳动力就业或创业。201 3年,Y市政府对J村自发形成的市场业态给予大力扶持:为该村创业青年提供了1000万元的贴息贷款,主办电商人才免费培训班,推进村道水泥化、网络光纤化、物流便利化等工程建设,并依托J村在全市建设了电子商务聚集区如今,J村电商年销售额近20亿元,每人月均利润约6000元,相当于Y市人均一年的收入,就业率接近99%.中央某代表团考察后认为:J村所形成的发展模式,为新型城镇化乃至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材料三:有人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J村发展模式为新型城镇化乃至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哪些思路。
              (3)结合文化作用的知识和材料三,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对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做了如下解释: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1)结合总理的解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应如何看待快餐式阅读。
            • 3.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缅因州关于反奴隶制的大讨论,激发了比彻•斯托夫人的创作动机,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小说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美国废奴运动赢得200万同情者和支持者。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作用影响    
              ②思想运动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③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文学作品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
            • 4. 2013年12月13日,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打造、经过10年艺术沉淀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升级版在昆明公演,全剧本真地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热爱,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材料充分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③文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产生精神的共鸣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加速的重要的手段。为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国务院正着手制定《全民阅读条例》,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网友们纷纷发帖表达观点:
              网友甲: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全民阅读主要靠民众的自觉自愿。
              网友乙:阅读关系国家发展,个人力量过于微弱,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材料二:S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融入人们生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搭建全民在线阅读平台,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全民阅读,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境界,促进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一,在甲、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分析S市推进全民阅读措施的文化生活依据。
            • 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Z省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如何作为的?
                  材料二
              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2)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 7. 杭州市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市民除了能在城市阳台、市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厚的书香外,还能在江堤的“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  )
              ①发挥优秀文化的影响,提高民族素质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③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9.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全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将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两轮驱动的思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二,全会强调,刨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事业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改革目标,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材料三,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 10. 江苏省委宣传部从海量的征集意见中确定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极大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